與祢同行

很多年前英國倫敦泰晤士報曾經刊登一個有獎問答,題目是:『從倫敦到羅馬的路程,最快的捷徑是什麼?』很多人打開地圖,尋找最近的捷徑,有的思考各種交通工具與路線的可能捷徑,但結果都落選,得到首獎的答案是:『一位同行的好朋友!』是的,因著好朋友同行,不會疲憊和無聊,一路上說說笑笑,會發現時間過的很快,距離好像變得很近,很快就到達目的地了。     2020年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艱困難走的,但回首,卻發現有滿滿的恩典,這一年對我們弟兄姐妹來說是充滿感動的,我們不一定常常堅強,卻也不是時時軟弱,而是在我們軟弱時有人成為幫助與鼓勵,在我們剛強成為他人的扶持與祝福,有人說,一人行,走的很快,一群人,卻走的很遠。     迎接2021年新的開始,真的要對每位弟兄姐妹獻上感謝與祝福,看到你們彼此相愛與幫助,互相打氣與鼓舞,不分彼此同心服事,總是讓我深深的感動,即使身為牧者,還是有脆弱的時刻,但大家那種溫馨與真誠,互相體諒與用心,讓疲憊與沮喪頓時全消,或許上帝國的意義,彰顯的不只是收穫與得著,而是付出與願意的心。       有一首歌『與我同行』,歌詞說:『因你與我同行,我就不會孤寂,歡笑時你同喜,憂傷時你共泣。因你是我力量,我就不會絕望,困乏軟弱中有你賜恩,我就得剛強。經風暴,過黑夜,度阡陌,越洋海,有你手牽引我,我就勇往向前。願我所行路徑,願我所歷際遇,處處留下有你同在的恩典痕跡。』     上帝不是在你遠不能及的地方,而是在你身旁的弟兄姊妹當中,同伴同行之所以可貴,是因為真誠而且充滿愛的心,上帝國真的不遠,它就在你心裡。     感謝主!這一年有你同行,讓我們倍覺溫馨而美好,歡笑中有你同喜,憂傷時你與我同泣,我們並不孤單~更感謝那生命的主,以馬內利的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祂從沒離開我們,讓我們能在逆境中繼續向前,我相信,風雨或許還未停,但祂慈愛的應許必在雨後陽光下綻放彩虹的記號。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仍舊滿懷信心與希望,因為上帝通過你,讓路途充滿感恩與讚美,也因為你,我相信將是美好而喜樂的!『願我所行路徑,願我所歷際遇,處處留下有祢同在的恩典痕跡。』   &n Read More

我們與愛的距離

那是一個戰亂的時代,相互認識的時候他二十五歲,她十八歲,1949 年結婚,當孩子才出生一歲多,李福堂爺爺就隨著國軍撤退來台,被迫與妻子分離,相隔就是五十年。 因為戰爭與時空環境因素,無法取得聯繫,半個世紀的分離讓生命似乎是支離破碎。直到 1997 年兩岸開放探親後,再次相遇並再次結為夫妻。歲月雖然流失,年華也老去,但卻在那時刻,說明歷史的起落,也見證「愛與希望」真實超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 他們的故事被拍攝成紀錄片電影,導演也深受感動說:或許這個世代需要這樣的故事,提醒我們找回愛的真正意義。 這段日子,老奶奶心非常的難過與不捨,因為 24 日剛送走一百零三歲的爺爺,她的眼淚一直流,九十七歲年長的身軀讓哽咽顯得更低沉。但老奶奶卻說:「感謝主,我們在主裡有盼望,謝謝大家的幫忙。」聖誕節當天, 兄姐一起進行關懷社區弱勢家庭,並特別去探望安慰老奶奶,她卻向大家鼓勵,流著淚說:「謝謝,我愛你們。」基督裡的愛,甚至超越苦痛與憂傷。 回首 2020 年,似乎是近世紀來最艱困的一年,人與人,國與國,彼此好像拉長了距離,但奇妙感人的故事卻不斷的發生,記得「我OK,你先領」嗎?記得那個義大利神父的懇求禱告,卻讓台灣的愛彰顯在全世界嗎?記得有人因為年長染疫,願意放棄呼吸器,卻讓年輕人先用的故事嗎?我們與愛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它其實就充滿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天。你可以咒詛但也可以選擇祝福,你可以驚恐也可以選擇勇敢面對,愛之所以有力 量,是因為上帝就是愛,愛從上帝而來,人本有神的形像,回到神創造的樣式就產生愛與力量,這不是道理,而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艱困不代表應該膽怯,逆境不意味應該放棄,挫折不表示應該沮喪,隔離不會是愛的距離,我們相信烏雲之上是陽光,黑暗後將是黎明的開始,英國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020 即將過去,讓我們用信心,盼望與愛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我們與愛的距離,就在基督耶穌裡。願上帝賜福你!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羅八 38-39)

秒殺的行動力

如果你看到加油站大排長龍,你會想到什麼? 如果看到一家小吃店排出長長一列購買的人潮,你又會想到什麼?油價即將大漲或是知名的小吃常常會匯集人群,似乎是很多人生活的大小事,重點是人群會吸引其他的人參 與,所關心的似乎就是別人所關心的,而真正應該關心的卻有可能疏忽了。 彼得曾經是漁夫,對他而言,漁獲量絕對是他關心的重點,有一次,整天都沒有捕到魚,垂頭喪氣的他,也只能望海興嘆。但失望之時,耶穌來到他面前,要他往水深之處再次下網,半信半疑的他,因著耶穌的話,姑且試試,想不到,不!應該說是超過想不到的驚訝,這可能是他生平有史以來, 難以理解的漁獲量,在那個時候,低頭看著滿船的魚,然後抬頭望著耶穌, 他意識到他所遇到的這位耶穌,俯伏在耶穌膝前:「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耶穌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接下來,他撇下了所有,包括那曾經所關心的魚,跟從了耶穌。 今年感恩節我們想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弱勢家庭受到影響,特別通過展望會為二十多位孩子預備期待的禮物,而且要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般的預備。從紙尿布到布鞋,從讀書的文具到棉被,對我們極為平常的東西,對有些家庭是何等寶貴。 當週刊登週報認領後,大家去登記。隔天我問行政同工,還有那些要認領,沒想到,同工告訴我,當天禮拜後「秒殺」就認領完畢!弟兄姐妹踴躍的情況讓我非常感動,接下來同工還說:「牧師,抱歉,您本來要認領的東西,在還未公佈時,已經被『搶先』預定了。」 台灣一句諺語說:砍頭生意有人作,賠錢生意無人願。在自私的人性中, 加入上帝愛與分享的關懷卻轉化成極大的力量。可以想像,在分享時看見孩子單純的笑容與感激,在愛中的關懷看見生命的價值,你會發現彼得遇見基督的感動與喜悅。 是的,與基督相遇不只在制式的捕魚生活而是得人如得魚的呼召生命。精彩從分享開始,喜樂從感恩出發!「秒殺」的行動力的轉向基督,世界就因你更美好。願上帝賜福你!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箴三 27)

我們與月圓的距離

在中秋節的時刻,社區鄰舍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烤肉,沖天炮及煙火聲偶爾夾雜出現,月亮確實很圓,住花蓮喜愛攝影的弟兄特別傳來拍攝月亮的作品,還有月華的影像,令人驚喜,月圓是欣賞,但家人朋友們團圓卻是最寶貴。 但我知道有些兄姐家庭面對很大的困境與挑戰,或許這個節日應該是與他們一起禱告一起分享的時刻。 記得「羅倫佐的油」嗎?對這對年輕夫婦來說,罕見疾病不是醫學名詞, 而是他們每天必須面對的事實。傾聽他們夫婦的心聲與分享,那種對生命深刻的體驗和真實感,讓我莫名的震撼。 「牧師,我們發現生與死的距離是這麼的接近,我們隨時會失去孩子。」當醫生宣告摯愛的孩子生命只剩倒數時刻,當他們必須每天面對死亡的威 脅,如果是你,該如何面對? 接下來每隔一段時間要 MRI,但不是為了治療,而是知道何時發病,他們不敢跟孩子談將來的夢想,因為將來是何等的遙不可及,也不敢對孩子承諾明天,因為他們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這對夫婦不只面對孩子,還要面對阿嬤對上帝不滿的情緒,不解為何上帝讓我孫子如此? 他們表達自己非常軟弱,甚至覺得自己像是迷失的羔羊。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只能跟他們一起落淚,多少時刻,我們引經據典談論生死,多少情 境,我們試圖解釋一切,但此時,我卻無言以對,雖然看到很多的生命起 落,但深入他們的內心,發現人實在太有限,我禱告,求上帝憐憫,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最後,我慎重的跟他們道歉承認我的不足,因為我無法替上帝回應答案, 我只能與他們一起禱告,如果親身經歷這樣的苦痛,似乎任何外在的安慰都只是累贅,而且無濟於事。 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林後十一 29-30) 傾聽他們的生命故事,與他們一起禱告,雖然他們淚流滿面,但最後卻說:「我們曾經懷疑 上帝是否遺棄了我們,但我們依然倚靠上帝!」「牧師,中秋節的時刻,你讓我們知道上帝沒有離開我們,祂並沒有放棄我們。」 抬頭看窗外,雖然月亮很圓,但剎那感動的淚光卻讓月亮變得模糊。團圓不一定要月圓時刻,即使陰晴圓缺,上帝仍在,祂等待每一位願意與祂一同坐席的兒女。願上帝賜福你!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林後十二 9)

上帝國檔案

他叫ㄚ鴻,住在美麗的花蓮,對中部人來說,花蓮是有點遠。 前天他跟我說用宅急便寄來幾條魚包括鬼頭刀魚,一種中大型的魚,想給樂齡班的長輩加菜。他怕造成大家的麻煩也怕此種魚不好料理,然後坐 三四個小時的火車趕來員林,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隔天,用喜樂的心到廚房料理這些魚,大魚三吃,包括豐盛的魚湯,真的,實在超級美味!大家讚不絕口,並對他表示佩服與感謝!長輩們滿足的笑容,對ㄚ鴻是最大的喜樂與回應。 「認識耶穌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改變。」雖然不善言談,但對信仰的敬虔讓人深深感動。他期待住員林年長的母親與姐姐們都能認識耶穌,他不會說道理,但用生命見證真理,家人體會到了,母親甚至洗禮信了耶穌,他不遠千里而來,只因為愛與盼望──耶穌真的會改變人的生命。 另外有位母親,他有身心障礙卻活潑的成人孩子,也照顧著九十八歲的老母親,六十多年來的歷程,絕非一句很辛苦可以形容,然而,她卻為著樂齡班每週二三五的中午,長久為大家備餐。與她一起服事的退休老師也參與其中,而這位老師也曾遇到很多生命逆境,最近因孩子健康體檢,發現有狀況,信仰成為她最大的力量與倚靠。酷熱的廚房,他們常常汗流浹背,平凡的背影,卻有不平凡的生命力量。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什麼?我拿什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 雖然比地上的百種都小,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他的枝上。」如果這微小的種子,能成為樹木般的盼望,那謙卑向主所付出的愛,就能轉動世界的巨輪。 這是天國的檔案,人難以理解天國的奧秘,不是因為機密,而是因為我們的有限,上帝親自開啟一部分給我們,用淺顯的生命提醒我們什麼是上帝的國──即使是那細小的一部分,就足以讓生命大轉變。願上帝賜福你! 「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 路十七 21)

你在現場嗎?

有次去用餐,看到一個家庭帶著兩個孩子也來吃飯,那天好像是假日, 但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那兩個孩子,而是他們沒有跟孩子互動,父母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兩個小朋友吃完了飯,百般無聊的要跟爸媽說話,卻被父母斥喝不要吵。小朋友東張西望不知道要做什麼,一個就趴在桌上玩弄筷子盤 子,一個在桌邊走來走去,挨著父母,卻又被斥喝回去坐好,然後父母繼續滑手機。對於年幼的小朋友來說,要他們像雕像般坐著卻又沒有任何互動, 實在有點困難。或許在忙碌的社會,全家能一起用餐變得很珍貴而難得,帶著孩子一起出來用餐,想必小朋友一定也很高興,但此時我看小朋友的表情似乎不很高興。 有次在重要的會議中,突然有手機響起,那個人接起電話,摀著嘴巴然後走出會議室,然後繼續講話。講完電話,再走入會場,繼續會議,直到他又接下一通電話。 另外一次是在一間教會的牧師就任禮拜中,當議長在主持且莊嚴神聖氣氛下,鈴聲響起,一位會眾接起電話,然後開始講話談事情,接下來整個會場停頓了一下,大家都聽見他在講電話,那種場面真的難以想像。 以上這些場景,你知道他們有什麼共通處嗎?他們其實都沒有在「現場」。或許網路很發達,電話很普遍,手機遊戲更是琳瑯滿目,但與孩子或家人在一起,沒有認真陪伴他們,也沒有真實的互動與對話,你覺得孩子會認為你很重視他們嗎? 會議中你沒有認真討論,也沒聽別人的分享,只因你在講電話或玩手機, 然後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你認為大家不會在意?也會當作沒事? 試著想像,如果一對新人在婚禮上,當新娘等待新郎說出「我願意」時, 新郎卻說「等一下,我先接一下電話」,那你就知道接下來代誌大條了。人到心也要到!重點是你心要「在場」。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眼前的人事物,並且享受這種情況,我們處於便利的時代,卻也是極易不專注的時代,專心一件事,除了帶來很大的祝福,也讓生活更真實而鮮明。 我想起每年的兒童夏令營,隊輔老師們全部集中將自己手機收起來,共同裝在大盒子裡,然後專心帶小朋友,老師與孩子都很享受那段互動的時 間,幾乎在所有家長的回應中,都提到孩子夏令營帶給他們無比的感動。 舊約聖經提到,當以色列人快要進入迦南地時,就差那臨門一腳,很多人卻發出負面埋怨的聲音,導致不能進入應許之地,並且滅亡在曠野中: 「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 民三十二 11) 然而迦勒卻因著信,在上帝面前領受應許:「唯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必得看見,並且我要將他 Read More

不可測度的上帝

同一個禮拜,有兩位青年分別來教會找我,他們是以前的大專生,特別的是,這兩位都曾經歷生命危急的時刻,也經歷上帝奇妙的拯救,如果說是神蹟、是起死回生的時刻,不如說是靈魂獲救的關鍵恩典。 那一年,接到電話通知他發生嚴重車禍,趕到醫院,他們說整個身體像是一個豆腐,被拋到天空然後重重落下,幾乎不成人形,當下的震驚難以言喻。從外形我幾乎無法認出他來,搶救的過程非常緊急,沒有人有把握。最後醫生發出通知,要家屬過來預備心見最後一面。當下,我們發出代禱信, 一起為這位青年禱告,沒想到,教會全體兄姐當天晚上幾乎全來教會,當大家跪下禱告的時刻,彷彿天使在替我們爭戰,那一夜真的是我漫長的一夜。 這位青年,環境圍繞的全部是民間的信仰,光是他的名字,就被家人更改了四次,最後一次聽說還是「濟公」替他取的。他們家人不喜悅他認識耶穌,多次阻擋他,也認為拜民間神明才是王道。但他卻渴慕真理,聖靈動 工,多次來教會聚會,對他來說,最棒的時刻就是活在基督的愛中,每次探訪,他總是希望參與,每次的服事活動,他總是主動說能否幫忙,很靦腆卻勇敢的青年。 跑廟宇又常拜拜的母親,在最後時刻,束手無策,知道教會全體替他們禱告,非常感動,希望耶穌能幫幫忙,這是他們最後的盼望。說起來,令人驚訝與奇妙,就在家屬全部到齊時,他的景況卻突然有了起色,醫護人員說應該是反射動作,但接下來幾天,整個情況急轉直上,兄姐仍舊為他禱告, 每一次的回報訊息,都讓人興奮,最後他復原了,不但復原,連醫生說的可能後遺症也沒有發生。 此次他來找我,帶著妻子與雙胞胎孩子,他回顧十多年前的事,那次, 讓家族知道耶穌的真實,那次讓他知道上帝的大能,那次讓他靈魂甦醒,那次他成為新造的人。 而另外的這位青年幾乎是同樣狀況,因為極為嚴重,不得不轉到大醫院,他來員林讀書,家人也不在身旁,當時我與護理人員坐著救護車急奔大醫院,我不知道當時他是否有意識,不斷跟他說話為他打氣加油,為他禱 告……,救護車鳴笛的聲音,反倒讓外在的一切變的很遙遠,而我的內心非常的緊張,因為能做的只有陪伴與禱告,其他我根本沒辦法。 奇妙的上帝,再一次彰顯大能,祂傾聽大家的禱告,也願意成就這個禱告,這位青年本來是一位慕道友,現在他知道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上帝給他的。此次專程從高雄開車來,帶著未婚妻,說要當面親自告訴我,他要結婚的訊息。 聖經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至於我,我必仰望神, Read More

生命奇幻之旅

他曾因腦膜炎差點失去生命,也曾因手術被迫休養兩年,更有幾次意外事故從死裡逃生的經歷,他看似平凡,但一生的故事卻驚奇連連。他有很 多的恩賜與才華,年輕的時候,甚至擔任十五家公司的外交職務還游刃有 餘,月收入二十五萬,在四十多年前的台灣,算是非常少數的「異類」。就在三十七歲時,教育部發佈已經停辦了十多年的學士後教育學分班,這個變革,讓他的人生也有重大轉折,放棄這些沒夜沒日的工作,轉為投入教育界,雖然收入遽然銳減,但總是樂在興趣的工作。沒想到四十歲時,台灣發生經濟變化,當時工作的十五家公司竟然有十三家轉到國外,如果沒有之前的決定,四十歲可能就面臨失業。 一次機會,他認識了耶穌,他發現基督與其他信仰有很大的不同,抱著敬畏與驚喜接受耶穌,但卻不敢洗禮,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常常需要說謊趕進度,也自覺不配得恩典,因此猶豫多年,直到一次讀到聖經約翰壹書他終於明白,上帝不是揀選義人,也不是因為人變好的時候才愛我們,說不出的感動,決定洗禮歸主名。 另外這位青年,是高材生,曾得過全國大專資訊比賽第一名,但卻是大學團契眼中最不可能接受耶穌的人,雖然團契氣氛與互動非常好,也很喜 歡,但接受耶穌又是另一回事。話語幽默卻是黑色幽默居多,很多同學認為跟他講笑話如魚得水,跟他傳福音簡直是跟牛聊天一般。 可是有一天,學校團契來教會活動,當時我跟一位蔡牧師輔導學生,大家談的很起勁,時間漸漸晚了,很多同學回家了,這位青年一直問我們問 題,當時只是覺得奇怪,或許他想推翻聖經或想問倒我們吧!從舊約問到 新約,從聖靈問到三位一體,從信心問到洗禮的問題,不斷地問,我們決定 「奉陪到底」,畢竟要問聖經討論信仰,我們一定支持,沒想到,結束時已經是深夜二點多了。最後一句話:「牧師!我問完了,謝謝你們!」然後就回家了。 過了一個禮拜,他告訴我:「牧師,我要洗禮!」我當時還以為聽錯了, 他看得出來,就再說一遍。雖然我帶大專團契很多年,但這個「案例」很特別,團契同學們知道了,簡直不敢相信,沒有錯,他的黑色幽默是認真的, 但是追求真實的信仰也是認真的。我問他原因,他只說,我釐清之前不知道的問題與疑惑,想了很久,我知道這個上帝是真實的!恍然大悟,原來那天銳利的提問與探討,就是他決心要探究真理的時刻! 當年我剛來到這個教會,他是第一位接受洗禮的人。而他也是歷代家族中第一位的基督徒。 《密室》作者彭柯麗說:「我緊握許多東西在自己手中, Read More

祢為何在這裡?

1966 年 4 月 11 日美軍步兵師在稱為「阿比林行動」的越戰中遭遇越共埋伏攻擊,戰況激烈,美軍步兵師幾乎一半以上陣亡。當時一位美國空軍空降搜救組的威廉皮森伯格(William H.Pitsenbarger)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自願前往救援這些他不認識的步兵師團,而且被告知可能是有去無回的救援行動。 當直升機抵達現場,現場受困的美軍步兵難以理解,在槍林彈雨下竟然有人冒死從樹林間垂降下來,救援他們。一位受傷嚴重的步兵不解的問他: 「你為何來這裡?」他說:「因為你在這裡!」 皮森接連將傷重弟兄送上直升機,當救援擔架再一次下降準備載走皮森時,當下他本可以進擔架離開,卻選擇留在地面繼續救援並與他們並肩作 戰,最後犧牲被殺,死時一手握著步槍,另一隻手還拿著醫藥包。 皮森救了六十多個人,沒有任何勳章與記念,直到 2000 年 12 月 8 日, 也就是經過了三十四年,這個歷史英勇事蹟才被發掘報導並獲得國家最高的榮譽勳章。癌末的父親,替兒子接下這個遲來的勳章,現場參與的人很多都是他所救的退伍軍人。這個真實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鋼鐵勳章》,拯救的故事深入人心。 「你為何在這裡?」「因為你在這裡!」這句對話好像開啟了我們與耶穌基督的對話──當我們生活在罪中,當我們似乎孤立無援的時刻,當我們深陷困難的處境,就在此時,耶穌基督竟然來到我們的當中,本為神,卻選擇僕人的樣式,來到你我旁邊,甚至願意為你而死,「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保羅從迫害基督徒到成為基督徒,從基督徒到宣教的門徒,他深深的信仰告白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 這幾個禮拜,一個先生帶著太太孩子一同前來教會參加禱告會,很難想像,這個先生多年來極力反對甚至威脅不准家人認識耶穌,不准來教會聚 會,而且口氣嚴厲到家人不敢對話。太太多年來不斷的為他禱告與期盼,聖靈親自動工,先生竟然也鼓勵孩子來教會。就在他最失意,沮喪的時候,上帝進入他的生命,給了他很大的安慰與盼望,「過去,我有無知與錯誤的時候,以為自己是最大最有辦法,如今耶穌基督沒有放棄我,也沒計較我的過去,接納有限軟弱的我,幫助我再站起來。我明白不能因為失意得到心靈幫助才來教會,做人要實在,以後不管情況如何,都要來教會敬拜認識耶穌。」 曾經看到一本書,書名叫《我聽見石頭在唱歌》,不管書的內容是什麼, 但書名真的很人難以置信,石頭怎麼可能唱歌?你是否難以相 Read More

希望之歌

這場音樂會沒有聽眾,卻有二千七百萬人同時在聆聽。 4 月 12 日復活節主日,也就是當疫情嚴峻時刻,義大利米蘭大教堂空無一人,被譽稱「上帝的美聲」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在教堂裡舉行「希望之歌演唱會」,向全球直播,傳遞上帝的愛,希望與信心,也鼓舞撫慰世人的心。 波伽利不僅是義大利的男高音聲樂家,更是世界聞名的歌聲佈道家。但從小就患有先天性的青光眼,出生六個月大就進行一場手術,接下來更歷經二十六場手術,但情況都沒有好轉,對幼小的孩童來說,有難以承受之重的苦難,甚至十二歲那年被球打到眼睛,這一場意外造成腦出血,眼睛也變成全盲。 然而波伽利沒有放棄生命,靠著上帝帶出一顆堅強的心,進入法學院, 並成為律師,因著對聲樂的熱愛,同時經過奇妙的帶領,他成為世界的聲樂家,也是世人爭相邀請演唱的嘉賓,他的唱片銷售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古典音樂歌唱家呢?有一次接受記者訪問,波伽利說:「和信仰相比,我的暢銷排名就顯得蒼白,毫無份量了。如果聽眾能從他的音樂中得到收穫的話,那就是認識耶穌基督帶來的無比喜悅。」 其實,截至 5 月 8 日止,義大利就有二十一萬人確診,將近二萬九千多人死亡。是目前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當人們充滿絕望的時刻,米蘭大教堂這場復活節演唱會可能是歷史上最難以忘懷的演唱活動。波伽利 說:「這不是表演,這不是音樂會,這是禱告會。我相信一起禱告的力量, 我相信基督教的復活節是一個普世的,重生的象徵。不論你是不是基督徒, 現在都需要神。」 是的,這是禱告會,是全世界渴望平安醫治的禱告,是用心靈的音符連結的禱告,耶穌說:「世上雖然有苦難,但在我裡面有平安!」這是普世的信仰,是人類面對苦難與逆境中唯一的盼望。 我看著桌上放的一瓶沙土,那是 2005 年父親意外被活埋二十六小時的土,這看似一場苦難,卻是神蹟與拯救的故事;桌旁邊是一張母親醫院醫療的單子,昨天下午母親被救護車載送急診,醫生說必須手術。好多的苦難, 似乎不會因為你是牧師,同工或是基督徒就不會遇到,神從沒應許天空常 藍,反而風雨常常出現,但風雨過後,美麗彩虹出現,你就會明白,祂給我們力量勝過苦難或是超越苦難,進而領受復活的盼望。這是祂的應許──必與你同在! 神關了一扇窗,往往是為了開一道門,如同祂關了波伽利的眼睛,卻開了他的聲音,我們歌頌上帝的救恩,用感恩與讚美前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