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的快遞公司,不只郵局,連便利商店也可以寄包裹,有的標榜「使命必達」,有的「馬上行動」,也有打出「珍惜所託,一如親送」的招牌,實在很競爭,也很有活力的傳達肯定的語句。 但這些話若用在「傳福音」的態度上,那更是貼切啊! 我們領受基督的大使命,就要有「使命必達」的想法,也要有「馬上行動」的預備,更要成為基督的代言人,珍惜主所託付,讓聖靈臨到每個人的生命中。活得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生命之所以燦爛,是因傳遞基督的福音。我們應該都是幸福的傳遞者,而且要盡忠職守,「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可十六 15) 這禮拜到慕義團契帶聖經班,一位同工分享他會接受耶穌成為基督徒有很大原因是大舅舅家庭的影響,大舅家人信仰所擁有的喜樂與信心讓他非常嚮往;另一位同工也接著分享大學時期,因著一位基督徒同學的生命深深感動了他,讓他很想去認識這位神。 當天聖經班後回到教會不久,行政同工就告訴我,樓下有一位母親帶著孩子想跟牧師談話。了解後才知道,這位母親因著我們教會一位姐妹在臉書分享她所經歷的苦難,卻靠著上帝所流露出來的生命有力量平安,讓她深覺不可思議,在困境的當中為何仍因信而有喜樂?為何如此勇敢?為何還有盼望?力量怎麼這麼大?她很羨慕,也想要有這種生命,聖靈感動她找這位姐妹,並通過我們的姐妹知道員東路教會,就直接趕快跑來,想知道耶穌到底是誰?這份真實的平安她非常迫切需要!沒有想到,平常跟我說不知道怎麼跟人傳福音的姐妹,卻因為生命故事的自然流露分享,讓人看見基督。 與這位母親分享基督的愛與福音後,她已淚流滿面,也聽她訴說生命的困境,我們也為她禱告,也為她家庭跟孩子獻上祝福。結束後,她請我教她如何禱告,也問了一些讓我覺得很實際卻莞爾的問題,比如我們禱告時千萬不能念錯住址電話,或是孩子名字年紀生辰不知道而沒有「接到」祝福, 「漏掉」了怎麼辦?也問到禱告是否要準備什麼「三牲五禮」之類的?雖然問得很有趣,但可別忽略她認真的態度,是用真誠的心來渴慕上帝的真理, 經過解釋與分享,她更加的喜樂而且說,為何以前從來沒有人告訴她耶穌的事?今天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生命開始。 親愛的弟兄姐妹,「迫切」「急需」「搶救」不是口號,對一個要跳樓的人,對一位站在生死關鍵的時刻,你就會明白這些話的意義。聖經告訴我們「不願一人沉淪,而是萬人得救」,搶救一個靈魂,豈是「順其自然」? 拯救與滅亡豈是「與我 Read More
親臨現場
主日聖禮典後的下午,收到兩封訊息。其中一個是因為阿嬤在中國醫藥學院加護病房,情況危險,家人不知如何是好,盼望牧師能過去為他們禱 告。另一個是家族希望能更了解福音,同時信主的家人希望為未信的長輩安排分享的機會。一戶渴求平安,另一家族盼望真理,地點除了醫院還有台中大雅。雖然明天「預訂」額滿,但卻很欣喜的接受這個安排,因為我深深了解,這些行程都有極寶貴的意義。 這個家庭曾遭逢人生命難以承受之痛,兩個孩子在國小的時候,親眼目睹父親的自殺,生命內心的陰影與恐懼不斷侵蝕他們的心靈,直到一位老師有機會將最小的妹妹帶到上帝面前,讓他認識了福音。母親獨立扶養阿嬤跟兩個孩子長大,如今孩子雖已長大,但相依為命的家人,因著阿嬤的病危, 讓他們深覺害怕與不安。到醫院加護病房配合醫院探望時間,為尚有意識的阿嬤禱告加油與鼓勵,當在病房外繼續為他們一家三口禱告時,家人激動落淚,哥哥握著我的手,「牧師,謝謝你來這裡看我們,為我們禱告!你在乎我們,親自來這裡,讓我們知道真的有一位上帝愛我們。」雖然媒體很發 達,網路也很方便,但有時「親自」的到來真的很不一樣。 另一個家族住在大雅,在分享當中有很多的淚水與激動,同時他們一直為著讓牧師親自跑來深覺「愧疚」,我卻因他們的邀請表達「感謝」。禱告後,他們說:「今天就好像耶穌來我們家!」老實說,這話讓我緊張的連背都不敢彎。 記得仲恩在二年級因血癌住院,他似乎一直期待牧師能去看他,每次去他就先抱得緊緊的,一年來的醫院治療,面對左右床同樣狀況的孩子一個一個的走了,死亡雖然近在咫尺,但似乎每次的到來就增加一分的信心與活著的盼望。感謝主!他已經六年級了,不但大進步,而且即將完全痊癒。 我想到禮拜二早禱會後弟兄姐妹一起去探訪,平常有人也主動去關心需要幫助的兄姐,暑假較晚開學的大專學生也協助去探訪身體欠安的兄姐或是長輩,這樣的陪伴與關心,就是基督的同在,充滿愛與憐憫的展現。 關心別人的人,並非都是十八般武藝,也並非特殊才能,他們只是看見別人的需要,給予安慰支持,一雙緊握的手常常表達無限的感動與鼓勵,他們只是單純回應上帝的呼召。陪伴也是一種服事。 親愛的弟兄姐妹,福音傳揚的意義是在生活中展現愛的行動,你可能花很多時間在網路與社群聯繫,也可能不斷滑動手機與轉動電視的螢幕,但生命的接觸卻是無可取代的,是否可以試試,花時間走出門,走進社區,與人交談,一句鼓勵,一句神的祝福言語,一趟 Read More
最美的恩典
一位年長的前輩在臨終前說出一段生命的領悟:「我一直在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向世界獻出你最好的,最好的事將降臨在你身邊。」 這個禮拜我們青少年團契自行發起到各火車站福音詩歌快閃的活動,還沒規劃詳細內容,光聽到這樣的「行動」就令人眼睛一亮,我看一位青少契的孩子還驚呼合掌,似乎「挑戰」「突破」等同「成長」與「價值」。他們真的是「戰戰兢兢」的勇敢向前,「步步為營」的增添信心,「摸索規劃」的探險行程。從原本的擔憂到從容的完成,從害怕拒絕到凡事交託上帝,所有驚人的學習,都是具體「行動」帶出的意義。剛好當天晚上及主日我們也邀請台灣最年輕的演說家陳慧潔姐妹分享她生命中的奇妙故事及見證,「有了夢想,然後呢?」讓滿滿的會堂充滿盼望與行動力的異象。 我讀到一位神經醫學科學家所說的一句話「對於變化,我們需要的不是觀察,而是接觸。」提醒我們每一件所經歷的事,每一個行動後所帶來的故事,才是真實的故事,同時也讓生命的接觸與分享,具體影響了這個世界。 「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這不是字句的堆疊,而是行動後體會的結果,上帝讓每一個福音的行動都充滿祂的能力。因為福音是好消息,一定有分享,一定有傳達,也一定有行動。如果你研究聖地的地理,你會發覺豐富蓬勃的加利利海和死海的最大差別是死海沒有出口。這兩個海都是來自同一個源頭,加利利海有進有出,但死海只有流進卻沒有出。對基督徒來說,意味著宣揚與付出是成長和感受活力的必要功能,福音真的是上帝的大能,你必須去行動。這就是我們之所以在這裡的理由,是很多人無私擺上的原因。基督因著愛,為你所獻上的不是祂的部分,而是將祂所有的甚至是祂自己, 為你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我們要推動福音小組,鼓勵弟兄姐妹一起行動,不論是何形式的小組或福音行動,都是為上帝國成就大事,「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 上,如同行在天上。」上帝從沒應許這是一條易路,祂未曾應許天空常藍, 但祂應許必與我們同在!聖經說一粒微小芥菜種,可以成為大樹讓雀鳥歇 息,你若有信心就算是一粒芥菜種般的有限,上帝也必為你作此見證! 教會聖詩 452 首說到:「上帝愛疼怎能許大,歡喜施落給我,揀我卑微小許的人,使我與祂近倚。因為我知所信的救主,若深信倚靠,能得祂保 守,能保守所交託祂的,能保守直到彼日。」揀選卑微有限的人,成為真理的見證人,使用軟弱的人,看見上帝的福音大能,這是無與倫比的力量 Read More
橄欖枝捎來的信息
「我深深體會上帝的愛,生病這段時間,有家人和這麼多的弟兄姐妹的關懷,包括我不是很熟的,讓我非常感動,對大家有太多的感謝。」眼淚夾著哽咽的聲音激動訴說上帝對她的愛。這是陳俐玲牧師娘生前的一段話,在台大醫院病房傾聽她生病期間艱辛的過程也聆聽她對生命的體會,我答應會轉達她對大家感謝的心,然而這也是我聽見她最後的分享。看著家人的不捨與眼淚,確實讓我非常難過。然而她那句「我深深體會上帝的愛」卻讓我看見盼望的生命由此展開。 另外一件事是這禮拜去帶領大專生讀聖經時,接到一通聰文弟兄的電話, 我很驚訝他打電話來,因為他身體非常的虛弱,他直接跟我討論接下來如何進行他的喪禮程序以及相關事宜,牧會二十二年來,幾乎很少有當事人主動跟我討論身後的安排,一般都是家屬在處理。我驚訝他的態度,也驚喜他的信心。他說因為信耶穌之後,生命不再有恐懼,也不用害怕了,他只想讓妻子和孩子不要為了他的後事太擔憂或負擔。這兩天接到他從安寧病房手寫的簡短文章,寫著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四段分享的話,他感受到上帝愛的力量,最後一句在「天上都是弟兄姐妹」,對他來說,這是最大的祝福和盼望。 聖經創世記第八章裡面記錄「挪亞方舟」的過程,當大洪水來臨,風雨不斷連續四十天,在外面似乎一點生機都沒有的時候,天下滔滔,挪亞放出鴿子,鴿子因為無法落地又飛回方舟,七天後,挪亞再一次放出鴿子,晚上鴿子回來了,而且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消退了。」( 創八 11) 這是多麼美好的信息,一片橄欖葉或許沒什麼,但帶出的信息卻充滿無比大的意義,你不一定馬上看到光,但一絲的光卻讓整個黑 暗之地帶出盼望與力量,即使烏雲再多,太陽仍在,就算寒冬來臨,但春天也不遠了,一粒麥子,雖然死了,卻結出許多子粒來。 很多人將橄欖葉象徵著和平或者平安。生命常常面臨很大的風雨打擊, 或者難以言諭的苦痛,即便是我們無法掌控,但上帝通過那捎來的橄欖葉子告訴你,風雨打擊是暫時,平安與盼望的時刻即將來臨。保羅說患難生忍 耐,忍耐生老練,似乎告訴我們,生命外在環境中所發生的事情,其實遠不 及你內心所發生的改變,反而苦楚困境能因著基督帶來更大的成長。「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原來外在不過是暫時的,基督裡的生命是永遠的! 這幾天下了些雨,我發現草地的新生嫩芽開始冒出來了,雖然我們教會沒有種橄欖樹,你看不到橄 Read More
馬槽裡的基督
禮拜四的晚上,有幾位年輕的基督徒來到榮總病房,他們唱著平安的詩歌,向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報佳音,我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父親,是通過一位弟兄知道父親狀況,號召幾位榮總的基督徒,向父親分享聖誕的平安與拯救。 報佳音,或許你會覺得很平常,也很習慣,但在當天,父親竟然掉下了眼淚。這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與感動,代表父親的意識漸漸恢復外,也代表他復原的狀況越來越好。但讓我更覺得特別的是,愛會產生醫治的療效。 今年課輔班的聖誕節,我們一改過去為他們預備禮物的做法,反而是要這些孩子預備一份聖誕禮物和卡片給台中育嬰院的孩童(收容棄嬰與唐氏症的孩童單位)。沒有錯,課輔班的孩子確實是弱勢的家庭,但他們也擁有很多的關心。環境的狀況雖不能控制,但心靈的態度卻可以選擇豐富。接受關心很好,但教導學習去關心更需要的人更好。孩子的反應很新鮮而激烈,拿不出好東西,至少拿得出東西。施比受更為有福,重點在分享與品格的塑造。 聖誕節的來臨,總是讓人想到溫馨與亮眼的聖誕燈,或許還有大餐與歡樂的氣氛,百貨公司與商店早在 11 月份就備戰迎接,而且提醒世人,我們有折扣或血拼的地方,讓你物超所值。其實這些不是不好,我們也很喜歡那種喜悅的氣氛,但這絕對不是聖誕節的意義。 耶穌降生的那時刻是在晚上,約瑟和馬利亞因著沒有地方住,被迫在馬槽的地方住宿,那是寒冷的夜晚,也是艱困的一天,跟現在聖誕夜的情況全然不同。但因為黑夜籠罩,天空的那顆星更顯得燦爛,耶穌就降生在馬槽 裡,一個很不起眼,極為卑微的地方,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祂自己獨生的愛子竟然降生在馬槽?你應該無法想像如果英國查理王子出生在馬槽,郭台銘的孩子出生在倉庫,那是你無法理解的。但事實上,這位超越一切的基 督,就降生在極為卑微的地方,馬槽因著基督而有了溫暖,黑暗因著祂而有 了光,人類因著祂產生了盼望,「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賽九 2) 這是關乎萬民的大好消息,上帝愛人,派獨生子耶穌誕生在世上,耶穌真正生日是何時不重要,重要的是祂來世上的目的是要愛人。聖誕節是透過耶穌的出生,讓我們有盼望,並了解上帝要我們活著的意義。 禮拜日下午,我們舉行一場特別的祝福禮拜。教會一位青年,因為母親肝臟腫瘤的嚴重狀況,即使常常有不同想法意見而爭吵,但仍深愛母親,毅然決定進行了肝臟的移植,禮拜二,手術很順利,過程中有神的恩典。母親不但可以恢復健 Read More
上帝的情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一位盟國的高級軍官杜蘭烈因飛機發生故障, 跳傘降落。踫到樹枝跌傷,只好坐在地上,在黃昏的微光裡,拿出袖珍聖經來閱讀。「喂,舉起手來!」他聽到一個粗暴的咆哮聲,那是他聽得懂的德語,在他後面呼喝。雪亮的刺刀裝在槍頭,在蒼茫的暮色裡,從他的頸後露出寒光,使他心裡生出一股寒慄。他無可奈何,只好讓德軍奪去他的手槍, 作他們的俘虜,因為他不知道降落在敵人的陣地。 德軍得意洋洋地把他押送到別處,那裡沒有車,大家徒步走路,他由於腳部受傷,跟不上德軍,令他們不耐煩,更令他們討厭的事,是他一面走, 一面拿聖經在手裡閱讀,似乎不理會押解之人,也不把被俘虜當作一回事。 「你在這時還讀聖經嗎?你信耶穌,為什麼做我的俘虜?」押解他的德軍之中,有一名這樣譏諷他,從他手裡搶過聖經,把它一頁一頁地撕開,點起火來焚燒,火焰後面露出猙獰的面目。他失去聖經比失去武器還要痛心。 「卜卜卜!」樹林裡突然傳來一陣槍聲,由疏而密,由遠而近,那槍聲雜著腳步聲,原來是盟軍看見熊熊火光,估計樹林裡有敵軍,所以衝上來攻擊,德軍不能抵擋,只好撇下俘虜逃走,杜蘭烈竟因此被救回。 可別想到「聖經」是讓你逢凶化吉的工具,而是它的內容記載上帝的話語,讓你能認識真神。祂帶來奇妙的愛,當然也帶來拯救的恩典。 我們教會重視讀聖經,不是因為「聖經」很寶貴,而是上帝的話語對 「你」來說,是何等的寶貴!一本保存完好卻佈滿灰塵的聖經,並不能成為你的幫助,一篇白紙黑字的經文,因著你的不信也不能成為你的祝福,熟讀經文卻不去實踐,也無法建立永恆的平安。聖經既然是上帝的話,而且上帝的話語向「人」所說,具體一點是對「你」說話,對你而言,那是多麼重要的事。 神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神的話語不只是生命的指引,更是人生的法則。而且是翻轉你的生命,翻轉你的認定,翻轉你的價值觀, 確切的說,是你生命的準則。你以世界的價值觀,還是用神的價值觀為準 則?英國大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說:「我們應把上帝的話──聖經,視為至高無上的哲學,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 而有徵,實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in 1809-1865)說:「關於這本偉大的書,我只能說是上帝賜給人類一項最好的禮物,一切上帝藉著救主賜給人類的福祉,都藉著這聖經而來,這裡面的道 Read More
找對專家
「老師,我是沒有價值的人?」「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因為覺得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另一個插嘴進來說:「我媽說我沒路用。」這是這個禮拜四上得勝課時,一個班級學生與我的對話,當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學生竟然有六位站起來,然後我放下課本,把握短短的一節課時間,互動「價值」的生命。 我想到一個古老故事:有一個年輕人,來到一位老師的家中,他很沮喪且充滿失望,他對老師說,他一無是處,做什麼都不對,人們告訴他,他不再有用,說他很愚蠢,笨拙。他請教老師,要怎樣做才能改善?「我該做什麼,他們才會覺得我有價值?」 老師對他說:「孩子,很抱歉,我無法幫你,因為我現在必須處理一個問題,如果你想幫我的話,我可以先處理這件事,然後也許可以幫你。」年輕人對老師的回答有點難過,但仍很樂意幫忙。 老師將左手小指上的戒指取下,然後把它遞給年輕人,說:「去外面的市集,我需要變賣這個戒指,你必須取得好的價錢,絕不要低於一個金幣的價格。去吧!儘快帶一個金幣回來。」 年輕人拿了戒指離開後,前往市集,他開始拿戒指給商人們看,商人們先是很有興趣的看著,直到年輕人說出了他想要的價錢。但當他提出一個金幣的價格時,所有人都轉頭離去,只有一個老人好心地花時間解釋說,一個金幣的價格來換這個戒指太貴了。有一個人想要幫忙,就提出了一個銀幣和一個銅器的價格,但年輕人有受到指示,不能接受除了一個金幣以外的其他價格,只好拒絕任何出價。他帶著戒指詢問了在市集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心裡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洩氣。他回去找老師,他多麼希望能帶著一個金幣回來。「老師,很抱歉,我無法拿到你要求的價格,沒有人認為這戒指有一個金幣的價值。」老師跟他說:「沒關係,現在我們需要真正了解這戒指價值的人,你去找珠寶商,告訴他,你想要賣掉這個戒指,問他願意用多少錢來買它,不過不管他出價多少,你都不要賣給他。要帶著我的戒指回來。」 年輕人再次出發,珠寶商在油燈下仔細檢查了這只戒指,用放大鏡看了看,秤了重量,然後告訴他,「年輕人,告訴你的老師,如果他想現在就賣,我最多能給他五十八個金幣。」「五十八個金幣?!」年輕人驚叫。 「是啊!」珠寶商回答:「我知道如果花點時間,我們可以賣到七十枚金幣,但如果緊急要變賣的話……」年輕人快馬加鞭來到老師那裡,將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他。 接下來,老師就告訴他,「你就像是這只戒指,獨特且珍貴的珠寶。同樣的,只有專家才能決定你的價值 Read More
阿公阿嬤節
這是一則阿公阿嬤的電話答錄機:「喂!我們現在不能接電話,請在聽到『嗶』聲後留言,嗶~如果你是我的兒子們,先按 1,再依照你打電話的目的,選擇 1 到 8……要我們陪孫子,按 1。要跟我們借車,按 2。要我們幫忙洗衣服燙衣服,按 3。要送孫子過來過夜,按 4。要我們到學校接孩子, 按 5。想禮拜天來吃飯,或是做一頓飯然後快遞到你家,按 6。現在要過來吃飯,按 7。若是需要錢,按 8。如果你是要邀請我們出去吃飯,或是去看戲, 直接說話,我們正在聽!」這是很有趣的答錄機,但似乎也是長輩的心情答錄機。 你可知道今天 8 月 28 日是什麼節日嗎?或許你猜到了,今天是祖父母節。在 2010 年 8 月 28 日由國家教育部所發起,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祖父母節。往後每年 8 月的第四個禮拜天訂為祖父母節。一方面此日期是學生即將開學前的日子,透過這個節日,喚醒孩子能多一點時間與祖父母一起相 處。對孩童的教育意涵有正面幫助,同時也提醒對長輩的尊重與重視。其實不只台灣,美國早在 1973 年就有祖父母節,後來訂為 9 月 1 日勞工節後的第一個禮拜天,葡萄牙是 7 月 26 日,新加坡則自 1999 年起,每年 11 月的第四個禮拜天訂為「祖父母節」。 隨著社會的變遷,現在大部分是小家庭的生活,阿公阿嬤與子孫並非全然住在一起,所以關係沒有像以前的大家族生活般互動,反而有漸漸疏遠的影響,也讓人對敬老尊賢的美德少了一些。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從今年開始,台灣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與 0-14 歲的幼年人口將相當。聖經箴言二十三章說:「你要聽從生你的父,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其實我們教會的長輩一直是我們很好的典範,他們對上帝堅定的信心與倚靠,積極閱讀聖經,聆聽 上帝話語的態度,實在令人感動。而且每次提出禱告的事項大部分不是為自己的健康或生活,而是孩子與孫兒的信仰與平安。我們實在應該對年長者, 需要更多的關懷與付出。明年我們期盼能有年長者日間事工的規劃與安排, 他們既然是上帝的恩典,教會的寶貝,我們的祝福,相信必能在這當中領受更大的喜樂與盼望。 感恩節豐盛的土產,我們會讓長輩先拿取,禮拜後中午的愛餐,我們會請長輩先開始或請青少年事前協助,這也是信仰培育的一環。盼望我們是全人的教會,有不同的年齡,是屬基督的大家庭,是神所喜悅的。盼望你 Read More
寶可夢尋寶記
上個禮拜六經過員林公園,發現公園裡面擠滿很多的人,原本想是否因為辦活動所以人潮多,結果仔細一看,人人一隻手機低頭,喔!原來在玩手機遊戲「寶可夢」,恍然大悟之時不禁莞爾。這也算是街頭奇景,聽說很多地點被視為基地或道場,人群突然增多,這個遊戲經過媒體的渲染加上人類好奇與趣味的心理,確實帶給社會不小的影響。有人負面看待,有人正面想法,不管如何,這個手機遊戲確實很多人在用。 台東同工傳來一則笑話,說有人去商店用台語說我要買「筆與尺」,結果老闆拿了一隻「皮卡丘」給他。或許環境使然,或許生活很多變化,也或許不自覺的隨著周遭情形改變。但就像「流行」一般,過了一段時間,新的事物出現,就取代舊的事物,不跟上好像落伍,跟上又好像不知所以然,除了隨波逐流的特性外,人類心靈的腳步一直空洞而茫然。 在大家尋寶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位父親,推著嬰兒車,他也在尋寶,專注手機裡面的遊戲,突然想到,如果這個遊戲減少他與嬰兒的對話或關顧, 如果這個活動,讓他們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虛擬的寶物,那是多麼可惜的事。 衡量一些事物,必須知道優先次序,特別是很重要而且「不能重來一次」的事物,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發現,真正的寶物不是在虛擬的遊戲中,而是身邊的孩子與親情。他們是那麼寶貴,而且成長只有一次。 我們不是說不能玩寶可夢遊戲,而是如何照上帝生活的方式活出美好而有價值。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林前十 23) 不過人真的軟弱,明知不能太沉迷,但卻欲罷不能,真正能幫助你的,不是意志的決心,而是真實倚靠上帝。「你們是屬神的,並 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約壹四 4) 仔細想想,如果短暫流行虛擬事物讓我們如此「專注」(還花很多時間),那真實永恆的生命與上帝的話語豈不更應該「致意追求」。或許我們需要更多專注在上帝給我們「寶物」上,或許我們不用一直尋找「妖怪」然後消滅牠,而是尋找失喪的人,讓上帝的福音與平安臨到他們的生命。保羅 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 13-14) 親愛的弟兄姐妹,源源不竭的喜樂是來自上帝的愛,每天都是恩典,也是極具意義的日子,我們應當珍惜並好好的經營,很多身旁重要的人事物都很有限,而且不會重來。 下次要收集「皮卡丘」之前, Read More
恨一個人,永遠得不到幸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饒恕的生命,這個真實的見證,讓我們對「愛」所帶出來的和解與盼望充滿無限的可能。曾經因為《後宮甄嬛傳》入圍美國第 41 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的孫儷,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童年與母親因為窮到沒飯吃,而恨極了父親。小時候與母親相依為命,深刻體驗母親的辛苦,立下志願盼能讓母親有好的日子過。直到長大成為一位知名的演員,不但經濟獲得改善,也為人所肯定。她通過各種管道找到父親所在的地方,知道他和繼母生了一個女兒,靠經營雜貨店為生,生活很拮据。 「說實話,聽到這些消息,短暫的快感之後,是揮之不去的牽掛,這真的 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是我真的無法控制自己會想爸爸,會牽掛他。」孫儷說:「曾經有一次,我悄悄地去看爸爸的雜貨鋪,站在馬路對面,看著頭髮花白的爸爸和繼母在店裡忙碌著,我無法忍住淚水,當街就哭了起來……對爸爸,我真的愛恨交織,我恨他當初的無情,可是他的窘境又讓我心如刀 割,我每天交織在兩種情緒當中,難以自拔。」媒體知道他們的關係,極力去挖取背景資料做文章,然而父親很愧疚,表達自己的不好,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並對孫儷極力保護和肯定。原本因著母親,有很多的掙扎與矛盾, 然而母親的寬恕讓女兒的心獲得很大的勇氣。「愛」去除了恨與冷漠。不但和解,接納他,也接納她的妹妹,並想要為父親做點什麼。苦毒的心終於獲得了釋放,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更深刻的體認。「我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情: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而愛,可以讓你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寧靜。」我雖沒有看過她的戲劇,但真實的人生卻更感動人心。 聖經說:「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前四 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約壹四 18)「寬恕」其實是生命的根基,它不只是告訴你寬恕帶給別人祝福,而且帶給你很大的恩典。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饒恕」的功課很難,我還記得之前在一間教會聽一位長輩說,她每次用主禱文禱告時,只要講到「赦免阮的辜負,親像阮也有赦免辜負阮的人」時,她就閉口不語,直接跳過。她解釋原因,原來是幾十年前與先生吵架,她生氣跑回娘家,結果先 生竟然沒接她回家,只好硬著頭皮回去,還被先生嘲諷一番,簡直氣炸了, 結果放在心中數十多年。我問他,先生知道你這麼生氣嗎?這位早已當阿嬤的說:「他當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忘記了。我才不會告訴他!」真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