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一位盟國的高級軍官杜蘭烈因飛機發生故障, 跳傘降落。踫到樹枝跌傷,只好坐在地上,在黃昏的微光裡,拿出袖珍聖經來閱讀。「喂,舉起手來!」他聽到一個粗暴的咆哮聲,那是他聽得懂的德語,在他後面呼喝。雪亮的刺刀裝在槍頭,在蒼茫的暮色裡,從他的頸後露出寒光,使他心裡生出一股寒慄。他無可奈何,只好讓德軍奪去他的手槍, 作他們的俘虜,因為他不知道降落在敵人的陣地。 德軍得意洋洋地把他押送到別處,那裡沒有車,大家徒步走路,他由於腳部受傷,跟不上德軍,令他們不耐煩,更令他們討厭的事,是他一面走, 一面拿聖經在手裡閱讀,似乎不理會押解之人,也不把被俘虜當作一回事。 「你在這時還讀聖經嗎?你信耶穌,為什麼做我的俘虜?」押解他的德軍之中,有一名這樣譏諷他,從他手裡搶過聖經,把它一頁一頁地撕開,點起火來焚燒,火焰後面露出猙獰的面目。他失去聖經比失去武器還要痛心。 「卜卜卜!」樹林裡突然傳來一陣槍聲,由疏而密,由遠而近,那槍聲雜著腳步聲,原來是盟軍看見熊熊火光,估計樹林裡有敵軍,所以衝上來攻擊,德軍不能抵擋,只好撇下俘虜逃走,杜蘭烈竟因此被救回。 可別想到「聖經」是讓你逢凶化吉的工具,而是它的內容記載上帝的話語,讓你能認識真神。祂帶來奇妙的愛,當然也帶來拯救的恩典。 我們教會重視讀聖經,不是因為「聖經」很寶貴,而是上帝的話語對 「你」來說,是何等的寶貴!一本保存完好卻佈滿灰塵的聖經,並不能成為你的幫助,一篇白紙黑字的經文,因著你的不信也不能成為你的祝福,熟讀經文卻不去實踐,也無法建立永恆的平安。聖經既然是上帝的話,而且上帝的話語向「人」所說,具體一點是對「你」說話,對你而言,那是多麼重要的事。 神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神的話語不只是生命的指引,更是人生的法則。而且是翻轉你的生命,翻轉你的認定,翻轉你的價值觀, 確切的說,是你生命的準則。你以世界的價值觀,還是用神的價值觀為準 則?英國大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說:「我們應把上帝的話──聖經,視為至高無上的哲學,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 而有徵,實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in 1809-1865)說:「關於這本偉大的書,我只能說是上帝賜給人類一項最好的禮物,一切上帝藉著救主賜給人類的福祉,都藉著這聖經而來,這裡面的道 Read More
找對專家
「老師,我是沒有價值的人?」「為什麼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因為覺得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另一個插嘴進來說:「我媽說我沒路用。」這是這個禮拜四上得勝課時,一個班級學生與我的對話,當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學生竟然有六位站起來,然後我放下課本,把握短短的一節課時間,互動「價值」的生命。 我想到一個古老故事:有一個年輕人,來到一位老師的家中,他很沮喪且充滿失望,他對老師說,他一無是處,做什麼都不對,人們告訴他,他不再有用,說他很愚蠢,笨拙。他請教老師,要怎樣做才能改善?「我該做什麼,他們才會覺得我有價值?」 老師對他說:「孩子,很抱歉,我無法幫你,因為我現在必須處理一個問題,如果你想幫我的話,我可以先處理這件事,然後也許可以幫你。」年輕人對老師的回答有點難過,但仍很樂意幫忙。 老師將左手小指上的戒指取下,然後把它遞給年輕人,說:「去外面的市集,我需要變賣這個戒指,你必須取得好的價錢,絕不要低於一個金幣的價格。去吧!儘快帶一個金幣回來。」 年輕人拿了戒指離開後,前往市集,他開始拿戒指給商人們看,商人們先是很有興趣的看著,直到年輕人說出了他想要的價錢。但當他提出一個金幣的價格時,所有人都轉頭離去,只有一個老人好心地花時間解釋說,一個金幣的價格來換這個戒指太貴了。有一個人想要幫忙,就提出了一個銀幣和一個銅器的價格,但年輕人有受到指示,不能接受除了一個金幣以外的其他價格,只好拒絕任何出價。他帶著戒指詢問了在市集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心裡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洩氣。他回去找老師,他多麼希望能帶著一個金幣回來。「老師,很抱歉,我無法拿到你要求的價格,沒有人認為這戒指有一個金幣的價值。」老師跟他說:「沒關係,現在我們需要真正了解這戒指價值的人,你去找珠寶商,告訴他,你想要賣掉這個戒指,問他願意用多少錢來買它,不過不管他出價多少,你都不要賣給他。要帶著我的戒指回來。」 年輕人再次出發,珠寶商在油燈下仔細檢查了這只戒指,用放大鏡看了看,秤了重量,然後告訴他,「年輕人,告訴你的老師,如果他想現在就賣,我最多能給他五十八個金幣。」「五十八個金幣?!」年輕人驚叫。 「是啊!」珠寶商回答:「我知道如果花點時間,我們可以賣到七十枚金幣,但如果緊急要變賣的話……」年輕人快馬加鞭來到老師那裡,將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他。 接下來,老師就告訴他,「你就像是這只戒指,獨特且珍貴的珠寶。同樣的,只有專家才能決定你的價值 Read More
阿公阿嬤節
這是一則阿公阿嬤的電話答錄機:「喂!我們現在不能接電話,請在聽到『嗶』聲後留言,嗶~如果你是我的兒子們,先按 1,再依照你打電話的目的,選擇 1 到 8……要我們陪孫子,按 1。要跟我們借車,按 2。要我們幫忙洗衣服燙衣服,按 3。要送孫子過來過夜,按 4。要我們到學校接孩子, 按 5。想禮拜天來吃飯,或是做一頓飯然後快遞到你家,按 6。現在要過來吃飯,按 7。若是需要錢,按 8。如果你是要邀請我們出去吃飯,或是去看戲, 直接說話,我們正在聽!」這是很有趣的答錄機,但似乎也是長輩的心情答錄機。 你可知道今天 8 月 28 日是什麼節日嗎?或許你猜到了,今天是祖父母節。在 2010 年 8 月 28 日由國家教育部所發起,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祖父母節。往後每年 8 月的第四個禮拜天訂為祖父母節。一方面此日期是學生即將開學前的日子,透過這個節日,喚醒孩子能多一點時間與祖父母一起相 處。對孩童的教育意涵有正面幫助,同時也提醒對長輩的尊重與重視。其實不只台灣,美國早在 1973 年就有祖父母節,後來訂為 9 月 1 日勞工節後的第一個禮拜天,葡萄牙是 7 月 26 日,新加坡則自 1999 年起,每年 11 月的第四個禮拜天訂為「祖父母節」。 隨著社會的變遷,現在大部分是小家庭的生活,阿公阿嬤與子孫並非全然住在一起,所以關係沒有像以前的大家族生活般互動,反而有漸漸疏遠的影響,也讓人對敬老尊賢的美德少了一些。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從今年開始,台灣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與 0-14 歲的幼年人口將相當。聖經箴言二十三章說:「你要聽從生你的父,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其實我們教會的長輩一直是我們很好的典範,他們對上帝堅定的信心與倚靠,積極閱讀聖經,聆聽 上帝話語的態度,實在令人感動。而且每次提出禱告的事項大部分不是為自己的健康或生活,而是孩子與孫兒的信仰與平安。我們實在應該對年長者, 需要更多的關懷與付出。明年我們期盼能有年長者日間事工的規劃與安排, 他們既然是上帝的恩典,教會的寶貝,我們的祝福,相信必能在這當中領受更大的喜樂與盼望。 感恩節豐盛的土產,我們會讓長輩先拿取,禮拜後中午的愛餐,我們會請長輩先開始或請青少年事前協助,這也是信仰培育的一環。盼望我們是全人的教會,有不同的年齡,是屬基督的大家庭,是神所喜悅的。盼望你 Read More
寶可夢尋寶記
上個禮拜六經過員林公園,發現公園裡面擠滿很多的人,原本想是否因為辦活動所以人潮多,結果仔細一看,人人一隻手機低頭,喔!原來在玩手機遊戲「寶可夢」,恍然大悟之時不禁莞爾。這也算是街頭奇景,聽說很多地點被視為基地或道場,人群突然增多,這個遊戲經過媒體的渲染加上人類好奇與趣味的心理,確實帶給社會不小的影響。有人負面看待,有人正面想法,不管如何,這個手機遊戲確實很多人在用。 台東同工傳來一則笑話,說有人去商店用台語說我要買「筆與尺」,結果老闆拿了一隻「皮卡丘」給他。或許環境使然,或許生活很多變化,也或許不自覺的隨著周遭情形改變。但就像「流行」一般,過了一段時間,新的事物出現,就取代舊的事物,不跟上好像落伍,跟上又好像不知所以然,除了隨波逐流的特性外,人類心靈的腳步一直空洞而茫然。 在大家尋寶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位父親,推著嬰兒車,他也在尋寶,專注手機裡面的遊戲,突然想到,如果這個遊戲減少他與嬰兒的對話或關顧, 如果這個活動,讓他們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虛擬的寶物,那是多麼可惜的事。 衡量一些事物,必須知道優先次序,特別是很重要而且「不能重來一次」的事物,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發現,真正的寶物不是在虛擬的遊戲中,而是身邊的孩子與親情。他們是那麼寶貴,而且成長只有一次。 我們不是說不能玩寶可夢遊戲,而是如何照上帝生活的方式活出美好而有價值。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林前十 23) 不過人真的軟弱,明知不能太沉迷,但卻欲罷不能,真正能幫助你的,不是意志的決心,而是真實倚靠上帝。「你們是屬神的,並 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約壹四 4) 仔細想想,如果短暫流行虛擬事物讓我們如此「專注」(還花很多時間),那真實永恆的生命與上帝的話語豈不更應該「致意追求」。或許我們需要更多專注在上帝給我們「寶物」上,或許我們不用一直尋找「妖怪」然後消滅牠,而是尋找失喪的人,讓上帝的福音與平安臨到他們的生命。保羅 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 13-14) 親愛的弟兄姐妹,源源不竭的喜樂是來自上帝的愛,每天都是恩典,也是極具意義的日子,我們應當珍惜並好好的經營,很多身旁重要的人事物都很有限,而且不會重來。 下次要收集「皮卡丘」之前, Read More
恨一個人,永遠得不到幸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饒恕的生命,這個真實的見證,讓我們對「愛」所帶出來的和解與盼望充滿無限的可能。曾經因為《後宮甄嬛傳》入圍美國第 41 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的孫儷,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童年與母親因為窮到沒飯吃,而恨極了父親。小時候與母親相依為命,深刻體驗母親的辛苦,立下志願盼能讓母親有好的日子過。直到長大成為一位知名的演員,不但經濟獲得改善,也為人所肯定。她通過各種管道找到父親所在的地方,知道他和繼母生了一個女兒,靠經營雜貨店為生,生活很拮据。 「說實話,聽到這些消息,短暫的快感之後,是揮之不去的牽掛,這真的 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是我真的無法控制自己會想爸爸,會牽掛他。」孫儷說:「曾經有一次,我悄悄地去看爸爸的雜貨鋪,站在馬路對面,看著頭髮花白的爸爸和繼母在店裡忙碌著,我無法忍住淚水,當街就哭了起來……對爸爸,我真的愛恨交織,我恨他當初的無情,可是他的窘境又讓我心如刀 割,我每天交織在兩種情緒當中,難以自拔。」媒體知道他們的關係,極力去挖取背景資料做文章,然而父親很愧疚,表達自己的不好,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並對孫儷極力保護和肯定。原本因著母親,有很多的掙扎與矛盾, 然而母親的寬恕讓女兒的心獲得很大的勇氣。「愛」去除了恨與冷漠。不但和解,接納他,也接納她的妹妹,並想要為父親做點什麼。苦毒的心終於獲得了釋放,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更深刻的體認。「我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情: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而愛,可以讓你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寧靜。」我雖沒有看過她的戲劇,但真實的人生卻更感動人心。 聖經說:「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前四 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約壹四 18)「寬恕」其實是生命的根基,它不只是告訴你寬恕帶給別人祝福,而且帶給你很大的恩典。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饒恕」的功課很難,我還記得之前在一間教會聽一位長輩說,她每次用主禱文禱告時,只要講到「赦免阮的辜負,親像阮也有赦免辜負阮的人」時,她就閉口不語,直接跳過。她解釋原因,原來是幾十年前與先生吵架,她生氣跑回娘家,結果先 生竟然沒接她回家,只好硬著頭皮回去,還被先生嘲諷一番,簡直氣炸了, 結果放在心中數十多年。我問他,先生知道你這麼生氣嗎?這位早已當阿嬤的說:「他當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忘記了。我才不會告訴他!」真是 Read More
你的委身,要強過自己的情緒
一位服事上帝將近五十年的Bill Wilson 牧師分享一段話:「當情緒告訴你,走不下去,累了時,別忘了!你的委身,要強過自己的情緒。」這是他服事越來越火熱的關鍵。很棒的體會,也是很真實的感動。 讀神學院時,除了近代的馬偕牧師外,聖經中體會最深刻的就是摩西。倒不是摩西曠野的奇妙旅程,而是他早期對上帝的呼召,連續五次拒絕與推託的態度。好幾次,摩西因著以色列百姓的怨言,對上帝發出疑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何面對更險峻的景況?為何承擔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呼召我是否正確呢? 上個主日禮拜我們剛好談到摩西,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其實,我不只推辭上帝,甚至拒絕呼召,還會用技巧性的方式,躲避服事的道路,比摩西有過之而不及。但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的道路也高過我的道路,若非上帝憐憫,我早在祂發怒中消失,「耶和華向摩西發怒說……」( 出四 14) 正當摩西照著上帝的旨意,成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卻因走到紅海,又面臨難以想像的困境,不但無路可走,後還有埃及訓練精良的大軍追趕手無 寸鐵的希伯來民族,四百三十年的奴隸身分,是否就此全然滅亡?埋怨的聲音再次發現,摩西或許情緒複雜,也或許情緒激烈,他因著百姓向耶和華哀求,上帝卻吩咐以色列人,繼續往前走。什麼?往前走?聲音清楚的不得了! 生命有時真的走不下去了,特別因著環境的困難與打擊,讓人似乎絕望 無助,情況不但沒有好轉,情緒早已經負面思維而無法控制。這時你怎麼 辦?以色列人的反應,或許是許多人的反應,他們想放棄,想走回頭路,他們當奴隸習慣了,回去至少安逸,舊有的奴隸生活豈不是熟悉?當上帝的聲音與環境截然不同時,你如何選擇?聽上帝的吩咐繼續往前走,還是自憐自艾,苦毒憤怒? 記得剛來教會的頭一年,在極其有限的人力物力之下,擴展事工傷腦筋時,就有「善心」的其他教會長老們,說我們教會不可能發展,除了員林拜拜極盛的風氣外,我們的地點(當時還不是教會法人的土地)及他們長久的豐富經驗,建議我們與某間教會合併,這樣人才會多一點。在當下的情況, 這種提議竟然得到中會某些教會同工的認同,但如同生命一樣,只能向前, 豈能回頭,教會更是如此。很奇妙的,當處於困境低谷時期,也就是信心的高峰期。當時大專學生的加入,以及兄姐同心合力,不分彼此。加上政府農發條列突然通過的限期法案,讓我們不但很快正式登記成為教會法人的土 地,而且得救的人日日加添在當中,更奇妙的是我們在三年後 Read More
潛力無窮
這個小學五年級的女生獲選為學校籃球的校隊,而且是唯二的女生。消息傳到課輔班的當中,大家都驚呼連連,原來高手在這裡。 幾年前這個孩子在教會外的廣場,所投的籃球幾乎很少進,甚至運球都不是很穩,但看她那股熱情與認真的勁,我認為一定大有可為,所以故意做了個實驗,之前在牧函文章當中有提到這件事。一個大人「費勁力量」輸給一個小朋友,我「驚嘆」她的表現,她「驚訝」自己的可能性,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舞。結果,一球比一球精準,她學習運球的技巧也越來越成熟,甚至能衝鋒陷陣,來去自如,後來協助課輔的大專義工學生加入賽局,他更上一層樓,就這樣,同學封她為神射手,老師覺得她很有天份,教練宛如發覺大明星,延攬這位女生代表學校加入校隊。 能力就在你裡頭。上帝在每個人身上都帶著祂奇妙能力的種子。我們對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影響我們生命的方向。聖經裡面常常提到上帝提醒人們當注意自己本身的價值與意義,我們有神的形像,我們是君尊的祭司,神的選民,我們更是基督受釘十字架重價恩典所贖來,不僅如此,在聖經裡很多的人物,上帝是如何用話語鼓勵他們,甚至將應許賜給他們帶出信心與盼望, 可以說,上帝不斷用話語激勵鞭策人走向異象與真理的道路。他鼓勵已年老的約書亞繼續前進許多未得之地,他鼓勵基甸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 士六 12) 在新約,耶穌也鼓勵生命軟弱破碎的彼得說:「你餵養我的羊!」「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太十六 18) 確實,話語可以建立生命,也可以摧毀生命。以弗所書說:「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四 29) 雖然苦口良言很好, 但也應適時避開常給你澆冷水的人,甚至嘲諷你理想與異象的人,這會扼殺 創造力,擊打自信心,熄滅你的前進動力。 1966 年一位心理學家羅森陶對「教師不同的心理期待對學童表現的影響」做了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出那些受到鼓舞,激勵的學生,在一段時間 後,所表現的比那些受到鄙視、輕看的學生平均分數高出一大截!據說這份研究還震撼了當時的教育界與心理學界。所以,很多的話語都帶著激發潛能的燃點,很多想法都塑造我們的未來。更何況,我們是照著神的形像所造, 保羅也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 羅八 31) 回首一看,約書亞不但征服迦南地,而且世代事奉耶和華神,基甸不但打敗敵人,而且拯救了以色列人,彼得剛強壯膽傳揚福音,聖靈與他同行, 甚至一 Read More
得時與不得時
「我看到你們手電筒的光。」這是南部 0206 美濃大地震,在倒塌大樓中被困的台南大光長老教會青年黃洸偉黑暗中所喊出的一句話。受困三十個小時,奇蹟獲救,讓人不可思議並振奮很多人的心。原本搜救人員放棄搜尋的區域,卻因著手電筒的光讓這位青年回神過來,喊出聲音。這個光雖然微弱,卻帶來盼望與生命。獲救帶給他很大的感動與喜悅,卻也因為父親,妹妹及阿姨在地震失去生命而深深的悲痛。他是家人中唯一洗禮信主的,當眾牧長及大家為他禱告加油打氣時,他是多麼盼望家人也是得救的,特別是靈魂的得救。 經歷生死關鍵時刻,如同重生般的,對每一天總是特別的感恩,對每一個人總是特別的珍惜。幾年前我父親因探勘溫泉井的意外被活埋,卻震驚世人奇蹟獲救,讓我們從失去到擁有,從絕望到希望,從黑暗到光明,甚至出死入生,這段經歷真的會讓人醒悟生命的真實意義。前不久家裡舉行脫困獲救十週年感恩禮拜,他說現在的每一天,都是上帝給的,所以每一天都是奇異恩典,從獲救到現在,他跑遍很多地方,不知道說了多少場的見證,分享給無數的人,見證上帝的奇妙作為。「活著,就是為基督。」保羅說出生命的方向與意義。即使在年老時候,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保羅仍對後輩的人提醒:「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提後四 2) 我想到我們教會的吉野兄,在多年前因嚴重意外,導致身體重創受傷, 生命危急,信主的女兒迫切禱告,因著基督的恩典,終於甦醒獲救,從那時開始,他接受了耶穌成為他生命的主,甚至全家陸續都歸主名洗禮。現在看他仍每天早起上山騎二個小時的腳踏車。他很想傳福音,但不知如何開口, 總不能抓個人,當頭就說他獲救的故事。他希望上帝給他機會傳福音,有一天在外面吃飯,因為謝飯禱告,這個動作讓人好奇問他原因,他說因為「我是基督徒」,「你怎麼信耶穌的?」不問就算了,但這一問讓他喜出望外, 開始分享獲救信主的故事與過程。「平常不知如何開口,這次卻是人家主動問的。」他很驚喜上帝的安排。 其實傳福音是教會最需要做的事,耶穌所囑咐最後的一件事就是要傳福音給萬民聽。保羅會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就是提醒我們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珍貴的,你要把握當下。當南部地震時,誰知道接下來所發生的事,當有人獲救,有人失去生命時,生命的無常是多麼讓人感嘆。每 天從我們身旁經過的人,或所接觸的人,他們是否聽見過有一位愛他們 Read More
學習鼓勵自己
你對「勇敢」定義是什麼呢? 這個禮拜天下午去探望錫榕弟兄的母親淑妃姐妹,七十五歲,進門第一步就聽見爽朗的聲音招呼。她坐在屋內角落的床榻上,雙腳因這幾天膝蓋手術所以不方便行動,但卻有著無比燦爛的笑容。早在一個多月前,玉新老師就在禱告會中提出,大家就一直為她禱告,但也知道她有一個特質,相當的怕痛,應該說就是怕痛,所以一直遲遲不手術。但也因為如此,她認為與其兩腳分別時間手術,既然要痛就一次痛。我好奇問如何經歷這個過程,她 如同體驗戰場般的感受,慷慨陳述,當雙腳疼痛難耐的時候,就趕快看著膝蓋,我問:「為什麼?」她語氣堅定說:「因為膝蓋有字!」「什麼字?」接著大聲說:「忍!」錫榕兄與我忍不住大笑,特別是她特殊的表情,「字怎麼來的?」「自己寫的啊!」錫榕兄說母親因當時環境雖沒有受過學校教育,但「忍」這個字,倒是認得!她寫這個字,是告訴極為怕痛的自己,一定要忍,這樣才能熬過「艱困」,才能「出頭天!」。用這種方式鼓勵自己,加強自己,因害怕而不得不面對所產生的力量,我想那是真正的「勇 敢」。生命確實有很多困境,但越大的挑戰,帶出更大的成就與意義,我們可以嚎啕大哭,在原地打轉,但也可以選擇改變態度,選擇得勝的心。 聖經說:「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來十 35)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雖然害怕,我仍然堅持向前。 我如果說,我一生中最害怕的事就是面對眾人講話,你相信嗎?你可能會疑惑看著我,甚至張大眼睛說:「不會吧!」別看了,真的!就算你打一百個問號,我還是肯定告訴你,這是真的!小時候我膽子不大,但很有 膽子帶弟弟去田裡玩的滿身土,然後被媽媽處罰,還樂此不疲。但當有人來家裡訪問,或是阿姨家的孩子來,我就莫名的羞澀害怕竟帶頭躲起來。國小時,只要是須在眾人面前說話,我就舌頭打結,全身僵硬。高中班會上台說話,手裡拿著稿子,寒天裡,講完話一下台,發現汗流滿面,手裡的紙也捏成一團了,如此之無膽,連自己都難過。我嘗試聽李季準的「知性時間」廣播節目,學習說話的聲音; 也會在清晨中把大樹上的雀鳥聲當成眾人吵雜聲練習說話 ; 有錄音機的設備後,自己嘗試說話錄音,再聽聽看,雖然感覺 「慘不忍睹」,「恐怖至極」,「想鑽地洞」。但,我依然在此,依然會用吃好料來「鼓勵」或「懲罰」自己。 上帝雖然充滿權能,但也是極為幽默。祂在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奇妙的計畫,不論情節是曲折離奇還是高潮迭起,或是平凡 Read More
繼續前進
充滿困境的時代,常常也是充滿希望的開端。過去一年,不論是國家或社會,教會或弟兄姐妹,都經歷很大的挑戰與轉變。或許在你生命中,也面臨非計畫中的變化。但我相信,而且堅定的相信,上帝的愛與信實永遠不會改變!聖經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來十三8) 我們仍舊懷抱異象與夢想,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個成就的背後,都需要更大的信心與更超然的忍耐。當彼得面對生命威脅與猶太人的攻擊時,他選擇剛 強壯膽宣揚福音,繼續前進! 1963 年黑人領袖馬丁路德‧ 金恩發表「我有一個夢」時,正是種族歧視最險峻的時刻,面對威脅與挑戰,他選擇繼續前進! 1872 年當馬偕牧師來台灣,面對丟石頭與敵對的人群,即使困境交加, 他仍然選擇繼續前進!當教會面對世局的變化,價值觀的扭曲,人心的虛浮起落,我們所能把握的,就是抓住上帝的應許,堅定上帝話語的核心價值, 繼續前進! 我們不一定常常勇敢,但卻不能放棄希望。記住!上帝的恩典絕對夠我們用。既然可以度過寒冬,就不用怕接下來的挑戰,既然能走第一哩路,就能堅持走到最後一哩路。前不久台灣舉行大選,我看到很多人的熱情,不論街頭的宣傳車,旗幟與海報甚至電視媒體幾乎是全天候的緊追報導,似乎這不只是大事,而且是關鍵的事。那份熱情確實令人感動,我記得蔡英文在競選演講時說到:「如果你能握一百雙手,就不要只握九十九雙。如果有十項好的政策,就不要只提九項。」「我們不是要打敗一個政黨,我們是要打敗台灣的困境。」朱立倫說:「ONE TAIWAN,台灣就是力量!」選舉過後,很多事似乎歸於平靜,但台灣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此時我想到保羅為著福音,心裡火熱,他不畏險阻,用生命見證基督的福音大能,就算在患難中都以為是大喜樂,「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羅五 3) 突然驚訝到,保羅的熱情生命並非來自外在的價值與聲音,而是源自生命最深的盼望與愛。耶穌 的愛永不改變,從昨日今日到永遠是一樣的,因著永恆的盼望,就絕非短暫的歷史所能限制。選舉如果能夠熱情,為著台灣如果能夠犧牲,那永恆的意義豈不更應該火熱,為著福音豈不更能竭力向前! 所以你若能跟十個人傳福音,就不要只跟九個人傳,你若能為十個人代禱,就不要只禱告九個人,你若能在這禮拜邀請人到上帝面前,就不要等到下個禮拜,我們只有一個神,除了祂以外別無拯救!福音本是上帝的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