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學生時代,最後一次參加大專靈修班了。每天的行程就是小組研經討論、講道信息、小組分享,沒有澎湃的敬拜,只有極為平靜的敬拜與禱告,就這樣循環了六天,可以加深神學的知識與生活應用,以及可以安靜自己面對上帝的一週。對於一個很難咀嚼文字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極為無聊的過程,而我就是這種人,但在大學四次的寒假,我卻參加了三次,依序為〈馬太福音〉、〈使徒行傳〉、〈羅馬書〉。這次的主題是〈羅馬書〉,是保羅在旅行佈道中,寫給羅馬教會的眾弟兄姐妹們,書信的內容主要提到因信稱義,更重要的是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從死裡復活,也就是福音的本質,藉此也慢慢的減少猶太人與外邦人間的種族隔閡,因為在上帝的眼光裡,神愛祂一切所造的,看祂所造的是好的。大四的上學期,我從學校團契的核心同工卸任後,雖然團契的服事與教會依然穩定參與,但是心思逐漸放在畢業後的預備,到了學校團契學期最後一次名為期末感恩的聚會當中,「你覺得過去這學期當中,自己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非常簡單的問題,卻帶我進入一個未知的恐慌。

    「對身旁的人要繼續保持熱度。若今天是不帶一個表面身分 ( 教會團契某某主席長老執事同工等 ) 服事人時,而你還可以持續的這麼做,那這個服事就能帶出人的真誠以及信仰的美麗了。」我當時這麼回答,那這個熱度是什麼 ? 不是一頭熱的去跟每個人都要很熟或是講到話,而是對生命的那種熱情,那這種的熱情是一個偉大的抱負嗎 ? 反而就在「最平凡的生活」當中。這讓我再次思考並發現到,當人卸下一個「表面的」身分時,我們很容易好像洩了氣般,覺得自己辛苦了好一陣子,終於可以休息了,暫時不想參與相關的事。當自己心頭上有想到很久沒關心某某人了,但我卻常常自私的選擇,覺得我先把這件事情做完再說,諸如此類的狀況不斷的發生,讓自己的心靈內涵,不自覺地慢慢走下坡。那天晚上坐在書桌前思考自己的狀況時,讓我不禁想到:真正的基督徒之所以會對人的靈魂產生負擔與熱情,是因為他們經歷上帝的愛,想要也把這樣的愛分享出去。接著,那怎麼分享呢,我立馬反問自己,什麼是福音 ? 想著想著,慢慢的越來越喪志,因為認識基督這麼久,怎麼感覺越信越模糊了,我還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分享福音,我只知道制式的跟別人說信耶穌很好,歡迎你來教會( 團契),或是, 活給別人看吧。當自己對生命的重心產生疑惑時,恐慌慢慢的產生,正因為自己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疑惑,我更加的著急,心裡想到,這次大靈班的研經內容是羅馬書,保羅書信的其中一卷,有點深奧卻在重述基本福音的本質以及基督救恩的計畫,我跟神禱告:「求你讓我在大靈班期間,在一個極安靜的環境中,從羅馬書當中,讓我重新認識祢。」

    一個念工科的腦袋,每個思考的目的常是想要「趕快」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好像自己從來沒這麼積極的面對一個問題過,而解決問題的思考中,全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這麼理性的腦袋,在查經的過程當中更讓我愈發恐慌,光是「創世之前神就已經揀選了我們」〈以弗所書〉一 4 這件事情,回到《聖經》的經文當中討論,大家仍然有各式各樣的見解,許多我們在教會常聽到的用語以及觀念, 原本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逐漸開始有了疑惑,不是否定這些聖經的核心信 息,而是更希望藉由所記載的經文以及其背景,更能清楚明白之間的關係,許多的疑惑還沒解決反倒恐慌持續增加,但時間依然在流逝。到了第四天早上,我們查到〈羅馬書〉記載有關預選的經文〈羅馬書〉八 29-30,午休的時間,在與女朋友討論查經問題的過程中,我越講越著急,著急的心情真的壓的我受不了,這種恐慌,就好像我們認為不會倒的房子,在劇烈搖晃時候出現了裂痕,越裂越大那般的著急。這樣的恐慌,卻重新讓我看到人的有限,我感謝神,祂藉由人的有限,使人改變原有的眼光,重新認識上帝。

    當天晚上禁食禱告時,上帝帶我看見自己不同的問題,祂賜給人理性與感 性,為的要在這個世界上經歷祂的愛,而且這個愛是有憑有據的。過去的大部分時間,我常常用理性在讀《聖經》或是服事,有點像是把《聖經》當成「人生道德經」一樣去理解,把服事當成工作的職責,卻沒辦法真正去領受:「因為人真的很有限,所以需要耶穌基督來做我們生命中的主,並且為我們的罪釘十字架」, 這很容易使我們的服事或是我們的生命活得很像個軀殼,特別遇到問題時,就愈發理性,很容易導致我們的信心是建立在結果上。因此特別在學校團契擔任同工時,當時就有很大的熱情希望自己的室友可以認識耶穌,用自己的生命來吸引他們認識耶穌,卻不知不覺讓我變成「只活出好行為」就可以讓他們認識耶穌,深怕讓他們看見自己身上的錯誤,就會減少他們認識耶穌的機會,反而更讓自己越不能忍受錯誤的發生,這讓我活的好辛苦,好像變成了一個虛偽的基督徒,活在別人的眼光下而不是活在上帝的眼光中,不斷的在自我定罪當中循環。或許,對我現在的處境來說,能吸引他們信耶穌的地方,應該就是讓他們看見基督徒如何藉著基督面對內心的問題以及外在的錯誤,畢竟宿舍的生活,都會讓我們「原形畢露」。

    從〈羅馬書〉當中,我們可以看見當代要信耶穌的人,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 因為當代的觀念就是:凱薩大帝就是人的主,保羅在監獄當中的生活,當代使徒的勇敢,福音的力量是這麼的浩大,不禁讚嘆上帝奇妙的救恩計畫。在這個凡事求上游的世代中,這個世界鼓勵我們用好表現力爭上游,我們一直被「好表現」的價值觀影響,卻慢慢的奪去我們面對錯誤以及生命問題的勇氣。〈羅馬書〉的核心信息告訴我們:因為相信基督為我們的罪死,從死裡復活,祂的恩典就要白白給我們、沒有任何事物能隔絕神的愛〈羅馬書〉三 24、八 35。恩典不是一種成功神學,而是使我們可以坦然活在這個世上,用最真實的自己面對人群,面對上帝,當我們如此行,我們一定可以經歷什麼叫做上帝的愛與大能。傳福音不是一件要靠神學知識傳遞的行動,福音就是:將我們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基督,就可以享受生命的喜樂與價值,這個福音不是個人主義的福音,而是要給一切神所造的我們。而福音的影響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向別人認錯、與別人和好、家事積極幫忙做……等等,那我該怎麼做呢 ? 我想應該就是 :「將信仰兌現在生活最平凡之處」,傳福音不難,就是把祂正確活出來 !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