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剛好放學時間,經過一所學校的號誌燈路口,一個少年學生嘟著嘴板著臉,然後坐上在一旁似乎已經等待很久的母親和弟弟的車上。他們沒有互動,沒有說話,等待號誌燈雖然短暫,但卻讓
人感覺很漫長。
或許少年人在學校有委屈,或許母子有一些爭執,但也有可能是他們平常的相處模式。我在想,這位媽媽一定非常的愛孩子,所以早早去等待,她期待孩子的到來,可能內斂的情感,讓他們不擅
表達期待的心情。
這幾天一位青年來訪,他分享了近況,並很高興的訴說職場上的一些見證,然後也很懊惱地表示,過去與父母的互動常常是講了很多的道理,卻是誰也不讓誰,所以處境常常是有點尷尬,他認為
父母不知道他的用心,而父母卻認為孩子不懂爸媽的擔心,每次放假回去,總是怕會起口角似的。
直到今年工作從南部轉到北部,與父母住家非常近,他發現父親身體出了狀況,母親也年邁需要跑醫院,在互動中才發現,原來他們非常在意彼此,也非常相愛,但總是用自己角度去思考對方的
需要。
他說有一次為父親買了一副很棒的太陽眼鏡,結果父親弄丟了,當他偶然發現,簡單的問父親為何弄丟了?沒想到那時父親怕到聲音有點發抖,一直說抱歉。他驚覺父親的恐懼,然後恍然大悟,原來他錯誤的態度讓父親誤解孩子會因為一副眼鏡而被大大的責備。
他瞬間爆哭,跟父親說對不起,父親豈是一副眼鏡可以衡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爸爸啊。
其實,看似冷淡的互動模式中,裡面有真實的愛,但很可惜,常常在愛中,因著錯誤的表達而讓美好轉為沈重負擔。
現在他們學習不吝嗇的表達愛與感謝。原來僵化的模式可以因為感恩與讚美而改變。
聖經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記得浪子的比喻嗎?那位父親引頸盼望的心讓人動容;是否想到那位出外尋找迷失羊的牧者?牧羊人的心想必你一定印象深刻。
這位愛我們的神,從沒有離棄我們,神用言語說明祂的愛,也用行動彰顯祂的愛,『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以賽亞五十三:5。
有部影集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產生很多的討論與迴響,但『我們與愛的距離』或許更接近,神是愛,愛從神而來,你若願意,將會發現,祂不但早 以經在等待你,而且也接納你,當你與神和好了,就會跟人和好。
願上帝賜福你!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 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三:20
#牧函
#劉德行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