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被某些生氣的事,記在心中多年還念念不忘?
一位很有智慧且受人尊敬的長輩對我分享在國外曾經遇到的一件事;在一次的餐會上,幾位要好朋友一起相談甚歡,突然一位朋友對他說,多年前有一件事情讓他耿耿於懷。可能氣氛不錯,讓他有機會一吐心中的不愉快。
原來二十多年前,有一次的禮拜,這位長執同工穿著家裡的拖鞋來參加禮拜,這位長者聚會前發現後,私下告訴他身為長執同工,要以身作則慎重才是,請他回去『換好鞋子再過來』。對方被提醒,知道對方是前輩且自知理虧,悻悻然的趕回去換好鞋子再過來。但『被提醒』這件事情,卻被這位同工『記憶』且『氣』在心中二十多年。
當場氣氛瞬間有點尷尬,但八十多歲的長輩對他說,『你記得此事的提醒,卻忘記為何被提醒的原因了』。對方被點醒,本是美意,卻只記得不愉快的部分,忘記美好的幫助。當場也感謝長者並釋懷一切,事過境遷,成熟讓他轉為感恩的態度。
保羅說:『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林前十三;5。人難免有被得罪得時候,反恭自省,有時還是自己的錯誤,但若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禱告,為我們擔當罪孽,耶穌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六:14~15。
有一個智慧的人說:『當一個人心中有恨,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主禱文裡面有一句話:『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一位作家將這句話轉相反的一個字:『(討)我們的債,如同我們(討)了人的債』,讀起來似乎讓人更警醒貼切,我們是否常常記得別人的不好,讓自己陷於苦毒中?如果上帝真的要追討我們的罪,誰能站立得住呢?因為我們也是非常有限的人。
我們不是要姑息或縱容不好的事或人,而是學習懂的寬容的態度。原來記得感恩與美好的事物比記得怒氣和恨的心如天壤之別,感恩是良師益友,怒氣絕對是最佳損友。
生命很多的美好,不是因為順利,而是因為記得感恩與美好的事物,或許前進與喜樂的動力是因為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著你。
願上帝賜福你!

#劉牧師
#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