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鐘聲嗎?那鐘聲飛揚,深沉而鏗鏘的聲音,在歷史的迴廊中,鐘聲不只是一個獨特的聲音,更是人類集體性的記憶載體。他常常帶動人內心的情緒有著無以倫比的深度。
教會頂樓有一個大鐘,每個主日的清晨,同工會在禮拜前的時刻,準時讓鐘聲響起。若逢過年或是特殊節日,鐘聲也會響起,象徵一個開始一個提醒也像是一個宣告。
在北部的淡水高地,有一處舊名稱為「埔頂」,概指現今淡江中學、真理大學一帶的高地。而淡江中學裡面有掛著一個鐘,是謂「埔頂鐘聲」,在此屆的畢業典禮我有機會受邀參與其中,當聽到「埔頂鐘聲」再次響起,全體繞著校園聽到這個鐘聲和熟悉的美麗校園,即使不是學生,我仍舊可以體會到那種莫名的感動與喜悅。
在中部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正門前方畢律斯鐘樓,每逢禮拜日鐘聲也會響起,銅鐘上有英文銘刻:「Let Him That HearethSay,Come」(凡聽到的人都說:來),彷彿上帝呼召萬民歸向基督救恩。
今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 160 週年,從 1865 年 6 月馬雅各到高雄打狗開始到 1872 年 3 月馬偕到北部的淡水。無數宣教師的腳蹤如同福音的鐘聲遍傳全台灣,光是宣教歷史上的紀錄,就看到那過程的艱辛,何況還有很多未曾紀錄的艱困資料,實在難以言喻。
記得初來員林時,就被『前輩』們善意提醒,此地是福音的紅毛塗(áng-mn̂g-thôo)意謂比硬土還很硬之地,除了拜拜的興盛,還有對基督信仰的強烈排斥。查詢一下此地有名的大廟,到處林立,而神壇與宮廟更是處處可見。當時在籍會友人數只有十位,想想再怎麼樣都要鼓勵自己,至少增加一人信主,就當作增長 10%。既然宮廟多,我們就從石佛公廟開始佈道,然後到員林公園,當時帶著吉他跟幾位慕道的大專學生,一起傳福音,幾次之後,大學生也開始產生興趣,幫忙寫海報帶著福音單張,配合醫院量血壓和健康講座,就這樣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因為沒有長執會,所以我們可以很『自由』的發揮,他們不但要司會,還兼任聖歌隊,主日學老師,整理教會,打掃廁所還兼任修理水電。
三年後,我們升格堂會,歷經了三次擴建和一次的教育館建築,這些學生早已為人父母,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全部都成了基督徒。分佈在台灣各地甚至有的在國外就業居住。
當教室擴建時,樓上就裝了大鐘,當時為了找到教堂用的大鐘費了很大的功夫,還請師傅修改了兩次,當鐘正式完成時,兩位大專學生竟然翹課跑來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歷史記載馬偕牧師在喉癌最後階段時,他曾經在日記上寫道:『我失去聲音,仍低聲繼續講課。』,1901 年 5 月 31 日的晚上他竟然自床上爬起來,步履蹣跚地走到牛津學堂的大鐘下,他用盡全力,敲了每次上課時會用的大鐘,學生驚訝鐘聲為何響起?沒有敢出去,馬偕看不到學生,走到學生宿舍,敲他們的窗門,眾人看到是老師,全部出去纏扶,馬偕示意大家到教室上課,學生淚流滿面,馬偕要用最後的一口氣,仍然為福音繼續爭戰〜〜二天後的下午四點,馬偕蒙召安息。
聖詩有一首詩歌『福音鐘聲在大鳴』,內容第一段這樣說:『福音鐘聲在大鳴,傳到眾海與眾山,報傳得救歡喜消息,白白賞賜你與我,上帝將獨生子,賞賜世間萬萬人,信靠救主無論是誰,能得永遠活穩當。』
福音鐘(福音鐘),時時鳴(時時鳴),傳到眾海與眾山, 福音鐘
(福音鐘),直直鳴(直直鳴),報福氣給你與我。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福音的鐘聲響起,詩歌就不會停止。我看到了宣教師的生命,也見證了福音的大能,當我們知道自己屬於誰,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福音宣揚的路上,我相信一定會有你的身影。
願上帝賜福你!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守我所交托他的,直到那日。』 〜提後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