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三參加長照的長輩說:「牧師!今天是重陽節,也有人說是公媽節,世俗人拜祖先,市場人擠人,我們較好命,來這裡活動較自在。」我知道這個日子是「敬老節」,意涵九九重陽,也稱「登高節」,但倒是第一次聽到「公媽節」。

早上一大早前來協助煮長照中餐的同工也說,她去買菜,結果市場的人看她買這麼多,好奇就說:「你是要拜拜喔!」時間有限,還大包小包的, 她就直接回應:「我是阿們的!」當場頓悟,簡潔有力。

其實公媽也就是民間所供奉的神主牌,是一種追思與懷念的象徵記念 物。但祭祖的人往往會把神主牌當作祖先的化身,認為祖先就在神主牌裡。將它神格化,甚至當作保佑的神。

神主牌其實是有典故的,在《後漢書》記載:有一位名叫做李丁蘭的人,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他原本是個不孝子,對待母親的態度非常惡劣, 常常差遣母親去做事。因為工作地方遠,常常叫母親送飯過去,如果稍晚 送到或是提早到都會被他責備。有一次丁蘭照往常到山上工作砍柴,看見羊兒跪著吃母乳,覺得很詫異,就去詢問羊群旁的牧羊老人。牧羊人跟他說: 「世上最偉大的親情莫過於母愛了,為了小生命的誕生,必須忍受懷胎十個月的辛勞,當孩子生下後,她還得不辭勞苦的養育他成人。不但人類如此,就連動物也不例外。你看到的小羊,牠一生下就懂得感謝母羊的辛勞,跪著吸奶。人若不知道孝順,真的就連禽獸不如呀。」記得小時候背過一段詩 詞:「跪乳羊兮反哺鴨,禽獸尤解孝爺媽,天生物萬人為貴,忍把親恩付水啀。」這個場景讓丁蘭大受感動,並對過去惡劣的行為大為懺悔,決定痛改前非,並要好好孝敬母親。那天母親照常送飯來,但因為有事耽擱了,母親慌忙趕去,深怕又遭兒子無情的責罵,丁蘭遠遠看見母親,為了不讓母親辛苦上山,趕緊飛奔下山要接她。母親看見,心中思考,這次不知何故,丁蘭如此飛奔衝下山,一定會被打得半死,有兒如此不孝,不如死了算,於是跳湖自盡。丁蘭見狀趕到湖邊,要搶救已經來不及了,而且他連母親的屍體也找不到,傷心之餘,只撿到一塊木頭回家,刻上母親的名字,加以祭拜,以表達對母親的懷念,這就是民間流傳「神主牌」的由來。

一般人在追思故人時,會習慣看到具體的遺物,丁蘭沒有母親的遺體, 當時也沒有遺像,就找一塊木頭刻上名字表達思念,並將它視為母親加以祭拜。原本一塊普通的木頭,卻從思念變成祭拜,等於無形中將無生命的木頭視為有靈的祭拜。這完全失去思念的意義,反而讓一股靈界的力量利用人的孝心,附加在上面。仔細思想,若一般超渡成功,就是已經輪迴去了,不論輪迴為人或牲畜,重回陽間,還會住在神主牌裡面嗎?為了心靈不受困擾也為了不讓惡靈冒充祖先來攪擾人,應該改用其他的方式追思祖先,所以我們有聖別禮拜,也提供族譜,並藉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保護,也將一切交託 主耶穌,讓所有咒詛由耶穌替我們擔當。聖經說:「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做死人並活人的主。」( 羅十四 9) 耶穌基督不僅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將一切交託神,可以放心也可以安心。

這天載長輩們回家的路上,一位有感而發的說:「現在很多家庭的公媽攏拿去廟裡,要拜也是別人在拜,不是自己的子孫,我想想,覺得信耶穌才對!」上個禮拜三聖經班,一位兄姐說,被家裡常常跑到各間大小廟的家人阻擾來教會認識基督,但前幾天卻聽見他們與來訪的客人說,其實那些信耶穌沒有到處去廟拜的人,過得反而比較平安。親愛的弟兄姐妹,聖經提醒我們「當孝敬父母」「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基督信仰很強調孝順父母,千萬別再把有沒有神主牌當成有沒有孝順的標準,台語俗語說:「生前一粒豆,較贏死後拜豬頭。」你說是不是呢?願上帝賜福你!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十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