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十:27
一個人若與上帝同在,他總是多數,也絕不孤單。
『疫』有平安,『疫』外的天空也是燦爛,特別在愛與感恩的當中,越彰顯其可貴與力量。
近來因疫情關係,世界都受到影響,馬來西亞前不久幾乎每天都有將近六千人確診,這個國家接連採連續的封城策略,因為沒有很適當的配合措施,造成很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民間自主發起白布條救難計畫,就是生活陷入極大困難的家庭,就在家門口或窗戶邊,掛上白布條,就會有民眾協助幫忙提供必須的生活物資。一位年輕父親因為疫情失業,妻子孩子連三餐都有困難,他不得不試著用白布條掛在門口,雖然疑惑是否可行,但也藉此尋求協助,果然一些物資送來家門口,讓他感動又驚訝。姑且不論他們國家的政策方式,但人在無助的時候,彼此的協助,常讓生命更加的溫馨與祝福。
最近教會在關心一些需要關懷的社區民眾及學生,結果有位兄姐請行政同工協助轉來關懷奉獻,雖然不多,但他表示五月底時,因為疫情他的工作不得不結束,但他感謝主,還是有辦法去關心別人,但希望幫助更需要的人度過疫情難關。我突然想到聖經所說那位貧窮寡婦所獻上的二個小錢,他在自己有限不足下,仍然願意獻上,耶穌説:『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路加福音二十一:4,重點不在數字,乃是在多餘而給與不足卻獻有關。或許聖經故事會一直下去的原因之一,是類似那位寡婦的故事還有,上帝的愛一直都在。
記得那位昏迷十六年的植物人嗎?他不但甦醒過來,這幾年常來關心樂齡班,最近疫情,他竟常常帶自己種的蔬菜,來協助給需要的人,與母親相依為命,他還是里長列冊的清貧家庭,但此時他讓人看見的是生命的富有與喜樂。
波羅的海有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不過約280萬,但教育普及全國四分之一學生人口擁有電腦,科學,數學與相關領域的專有人才,這個國家叫做立陶宛,因為捐贈疫苗給台灣,才讓這個小國名聲傳遍在台灣,但他們可沒有比台灣好,根據統計他們約有10分之1人染疫,死亡數4000多人,在歷史上,他們還是一個苦難不斷的國家,但自五月起他們就開始捐贈疫苗給需要的國家,包括烏克蘭捐贈10萬劑疫苗,喬治亞1萬5000劑,摩爾多瓦(Moldova,東歐內陸國)1萬1千劑。立陶宛總理說,他們力量有限,但量力而為,儘量去幫助別人,而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則表示「熱愛自由的人民應當互相提攜幫助」,願台灣「即使在己身有難之下,還一樣能幫助其他極需幫助的國家,發揮博愛的精神」。簡單幾句話語,單純、卻有力量!我們台灣如此,該是何等的美善。
德雷莎說:「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在烏雲中你是否仍相信雲上有太陽?在疫情孤離下,你是否仍相信,愛與扶持會帶出祝福?願上帝賜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