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懷真

( 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學生事務長)

當劉敬德的家人牽手一起朗誦著〈詩篇〉二十三篇時,我想到有一次在醫院的太平間中伴隨學生的家長驗屍時,也朗讀過這《聖經》中最知名一篇的第4 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上帝)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面對他人生死考驗時,我們常常不知道該說什麼安慰的話,也不知道能做什麼,還好有這樣深刻的經文來代替我們訴說心聲,畢竟,安慰與同在是最寶貴的。劉敬德和張天賜的家人以無比的愛陪他們走過死蔭的幽谷,這個純樸的家族很偉大,他們彼此的愛令人動容,他們也共同安慰了台灣社會。
劉敬德和他的表弟張天賜的名字都好到沒話說,「敬德」是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感謝「天賜」則是人的本分,弄清楚與上天的關係。上天給人類空氣,使我們能呼吸,就是一種具體的「天賜」福氣。當這兩位六十幾歲的長輩被埋在土石之中,呼吸是莫大的祝福。當他們被搶救出來,能大口呼吸時,就有了希望,而我們這些被各種噁心新聞壓得透不過氣的觀眾,彷彿也能大口呼吸,覺得台灣還是有救,還是充滿希望,很多人的心都得到莫大的安慰,就像是他們獲救一樣快樂。
脫困是能力、意願與機會缺一不可的考驗,兩位長輩能在土石堆中冷靜待援,不愧是老練的工人。他們求生意志堅定,絕不放棄,也因此把握住機會。救他們的人也都是能力出眾、意志堅強,都是了不起的英雄。這些平凡臉孔烙印台灣人的心頭,透過媒體的詳細報導,其實也給了台灣社會一個可貴的脫困。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受夠了對立與喧鬧,日以繼夜地被壞消息疲勞轟炸,心頭籠罩陰影。喜劇演員的人生卻充滿悲歌,取悅觀眾的人跪地求大家饒了他;精神科名醫都走不出憂鬱,多麼的殘酷,甚至是無助。當我們的心情因為名人的失落而低落時,很奇妙地,藉著一個平凡鑿井家族的愛與奮鬥,心情突然變好了。劉家的傳奇彷彿是特別的藥,醫治了很多人的心。

當兩位長輩從井底被拉起來之時,無數人歡呼,也把很多人的心從黑暗幽谷中拉了起來。他們家人的真情流露鼓舞無數對親情失望的人,年長女性跪在地上祈禱的頌詞「感謝上帝、祝福大家」更是感人肺腑。這些人不怨天尤人,不遷怒指責,說出來的話都是感謝,表現的行為都是愛,扎扎實實地教導這個欠缺感謝與愛的社會。長久以來,台灣還有很多好事,只是新聞界不在乎,除非好事加上戲劇化的奮鬥,媒體才會注意。台灣還有很多彼此相愛的幸福家庭,只是媒體沒興趣追蹤報導。台灣還有些特別的家族,同心協力保留即將失傳的技術,像是劉家人的鑿井能力,只是記者不用心找尋。這個福爾摩沙,還是有太多可愛、可敬、可貴的人民,只是媒體總是報導可悲、可恨、可嘆的人物。

看著電視中感人的畫面,我內人問:「要吃什麼晚餐?」我說:「吃麵線吧!」雖然沒有豬腳,還是吃了麵線,最近承擔種種痛苦與壓力,覺得能與相愛的人吃碗麵線還真是味美。經歷如此災難的劉家想必也會吃豬腳麵線,與同受苦難的親人同享麵線勝過山珍海味,〈詩篇〉二十三篇也是如此說的。該篇並不是停留在「經過死蔭幽谷」的第4 節,第5 節接著述說「在敵人面前享受筵席」而「福杯滿溢」的喜樂,第6 節則是「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的福分。

恭喜敬德、恭喜天賜、恭喜劉家與張家,恭喜台灣,從深井中脫困,我們日後應該可以享受更多恩惠與慈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