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日蘭嶼的弟兄姐妹來到我們教會,他們不但在青少年團契分享蘭嶼的青年事工,也在主日分享信息和難得的頭髮舞。周傳道師說他們頭髮舞代表豐收的慶祝和感恩,因著基督信仰,特別有段排列成十字架前彎後仰甩著頭髮代表向上帝獻上感謝。因為感恩,讓困頓艱難環境變成祝福與成長的力量。 之後趕回家去準備家庭禮拜,因為當天是 9 月 28 日,你可能會以為是教師節,但對我們來說那是奇異恩典的日子,是父親因意外被活埋二十六個小時奇蹟獲救的日子。全家大小一起敬拜獻上感恩,雖然我們卑微渺小,但上帝卻仍然眷顧帶領,雖然我們仍然軟弱有限,但上帝恩典絕對夠用。父母的分享,彷彿回到現場,見證上帝臨在的大能,父母通過這個聚會讓子孫明白 感謝上帝的重要。如同約書亞所記載:「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二十四 15 ) 這種「態度」讓我們很受益,感恩的生命,真的是大有能力的生命。前不久一位家境不是很好的學生,他拿一點經費,希望能幫忙比他更需要幫忙的人,這個學生剛畢業,他感謝上帝讓他順利完成學業,如今第一筆的收入想拿一些回應上帝的愛,去幫助其他的人。他感恩的回應態度讓我很感動, 其實長久都有人在背後不定時的幫忙他讀書。如今的回應說明感恩的喜樂與力量。 以色列人是很特別的民族,長久以來在埃及當奴隸,上帝聽見他們的聲音,帶領他們出埃及來到曠野,準備進入那美好的應許之地。浩浩蕩蕩的隊伍,白天有雲柱,夜晚有火柱帶領,他們得到上帝所賜的嗎哪,他們也獲得肉類可食。甚至在磐石中流出水喝。他們四圍都有敵人,不論是赫人,耶布斯人,比利洗人或是迦南人,但上帝都有奇妙保守。然而他們卻一直埋怨摩西,他們身處曠野,就思念在埃及的食物:「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 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 民十一 5-6) 這就是一個重點,以色列人認為敵人是他們前進的阻力,是他們進入迦南地的 障礙,但真正的阻礙不是敵人,不是那些迦南人,因為上帝為他們爭戰,他們真正的阻礙是自己的態度,一個不會感恩甚至忘恩負義的民族,不但埋怨沖天,還拿金牛祭拜,聖經說耶和華發怒,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邊界。百姓此時哀求摩西,摩西祈求耶和華,火才熄了。同樣我們以為生命的難題是環境,是攻擊我們的人,是困難,是生不逢時,一切問題都是仇敵引起的。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態度! Read More
突破障礙,建立新標準
有一位姐妹,人高馬大,聲量也很宏偉,從外表看來,你會覺得她是很勇敢而且好像毫無所懼。但在幾年前,因著健康因素,到彰基抽血檢查,當時她竟然拉著幾位姐妹,一起陪她去醫院,幫她壯膽。理由只有一個:她怕打針!一點也不誇張,當醫療人員在例行的抽血中,準備器材時,針都還沒打,她的哭聲已「震撼」周圍所有來來往往的患者與家屬。讓那位針筒還懸在半空中的醫療人員錯愕驚嚇不已,無辜的表情彷彿告訴所有的人:此事與我無關,我針都還沒打!陪她去的同工也驚嚇的不知是該安慰還是大笑。 去年她難得幾天休假回員林來,特別跑來教會看看大家,她告訴我:「牧師!去年的生日,我跑去捐血中心捐血喔。」「啊?」我很驚訝,畢竟捐血一定要打針的,她決定每年的生日都要靠著神,突破一件她心裡害怕但卻很有意義挑戰的事。如今她的信心與勇敢從來沒有人懷疑。 我們心中常給自己設下很多的障礙。認為自己一生無法或不可能成就的事。如果你還記得,我們曾兩次邀請口足畫家楊恩典姐妹來分享她的故事, 她為了學畫,也為了生活,讓雙腳如同雙手般的靈活。我們也看到腦性麻痺的黃美廉博士,如何克服障礙,成為一位美術老師,畫出生命的色彩。其實無數的例子,很多你都耳熟能詳,也親眼見過,但碰到自己,卻來個:「我沒辦法!我不可能!」「那是別人,我就不行!」負面的思維與內心所設下的重重關卡,讓自己常原地踏步,無法前進。其實,如果你認真思想,身體的障礙能夠克服,並非只是一般的訓練或輔助,而是內心的想法與思維。他們突破不可能成為可能,是在基督裡重新設下了新的標準。如果我們身體健康無障礙時,你卻讓心靈障礙重重,這是很可惜的事。 改變想法,上帝就會改變我們的生命。這幾天,我們有一位年長姐妹前去化療,她說:「盼望上帝讓我還有一點點的小功用,能做上帝的工,多留些日子給我。」我鼓勵她,可以跟神求,但不是因為一點點的小功用,而是 大大地使用她,成為眾人的祝福與鼓勵!聖經裡面提到:「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指示你。」( 耶三十三 3) 沒得著,往往是不求,若所求是極具意義且真實的心靈為神擺上,祂豈不垂聽? 聖經不斷鼓勵我們也見證這件事,約書亞即使年紀大了,上帝還呼召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接下來一大串的未得之地的名稱和地點,真讓我們嚇一跳,彷彿約書亞如鷹剛展翅,健壯剛起飛,我終於明白,上帝呼召我們,並不受限任何的事物與背景,只要你願意,那又 Read More
完成一件美好的事
每年的兒童夏令營都讓我非常的驚喜,不只是參與的小朋友,連參與的義工老師及協助兄姐都讓人驚訝。年年都有夏令營,但每年卻有不同的體會與收獲。有一位資深老師在第一天早上就擔心的說,今年很緊張,因為所有參與的義工竟然將近三分之一是國中生,一方面是他們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年紀與學童差沒幾歲,「制得了嗎?」感謝主!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經過第一天後,這位老師驚訝說,人的潛能真大,上帝有聽我們的禱告! 其實,經過訓練與排演,他們的表現總是超乎預期。特別我們幾位已升級為高中生的青年們,他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們不是沒有青年,只是需要生命的舞台讓他們成長與服事。 記得還是國中生時,教會牧師就要我們國中生學習當主日學老師,從聖詩的歌曲到聖經故事的分享,從遊戲的構思到教材的預備,我發覺牧師不是給我們道路而已,而是給我們方向,從上帝而來的,也不只是知識,而是智慧。感謝神,這些青少年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與祝福。而背後協助餐點的兄姐及打點外在一切事物的同工,更是這些環節的守護天使。讓人不得不獻上感恩,因為這不只是完成一件事,而是完成一件美事。事情可以是任務,然後完成它,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美好的事,讓生命得著永恆的祝福。 聖經裡曾提到一位婦女,她帶著極珍貴的香膏來,打破玉瓶,澆在耶穌的頭上,這是她所能獻上最好且最珍貴的東西,雖然學生發出怨言,假意可賣錢賙濟窮人。耶穌卻說,不要為難她,因為她所做是一件美事。甚至普天之下傳福音也必提及這位婦人所作以為記念。這裡有幾個讓我們思考的地 方,首先她知道耶穌即將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這些香膏是人預備自己或家人過往時,膏抹大體用,這是使用昂貴物品的唯一理由。她打破玉瓶,代表將不再用,是全然的獻上。而它的香氣,充滿全屋。不但具體表達她比門徒更明白耶穌即將要走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她把握這個時間點,也就是她所做的正是時候,錯過將不再有,有些人常後悔當時沒把握機會,耶穌對她所做及其具體行動與信心表達很大的肯定:她做的是一件美事。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個機會,也是恩典。但某些時候,機會一過將不再有。看著這些夏令營的義工與孩子,我感觸很深,你知道嗎?這些義工學生竟然有高達一半的人是曾經參加過我們教會夏令營的孩子。有兩位協助中餐煮飯的青年大專生竟然曾經是我們課輔班與夏令營的小朋友,「我現讀餐飲科, 我要來幫忙煮飯。」他們長大了,「在那些年,我們一起參加員東路教會夏令營」的 Read More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可四20) 上個月我們舉行兩場聖別禮拜,除了神明廳偶像處理的聖別禮拜外,另外也通過家族的祖譜代替公媽祖先牌位的問題。這兩戶家庭都讓人非常的感動。不只是信仰與生命的選擇,同時也是信心與盼望的展現。他們的心田領受那上好的生命祝福,為他們高興外,也對上帝充滿感恩。新生命的開始, 往往是願意渴慕真理,想要恢復與神的關係,並在基督裡領受祂的話語。上帝國就在他們的心中成長茁壯。 我想到耶穌常常就地取材的使用比喻,讓當時的人能明白上帝國的真理。但是人的想法卻都不一樣,即使耶穌比喻說明,但還是不明白,甚至轉身離開。偶而遇到耶穌行神蹟,除了驚呼外也不排除看熱鬧的心態,另外也想要身體得醫治,但卻不在意心靈得醫治的人。不過也有很多的是真的想要領受上帝,所以來聽祂講道。我常遇到很多人跟我分享說,以前他不明白這故事的意義,但現在他懂了。也有的是說「這故事很好,但似乎沒多大幫助」。當然更不用說聽聖經的內容卻耳朵發沉的人。 撒種的比喻似乎能說明這樣的情形,耶穌說:「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 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某些人可能會回應「這教導太難了,誰聽的進去呢?」 (約六 60)耶穌的學生其實並不是很明白,後來耶穌說明了內容意義。落在路旁代表心裡剛硬的人,可能在驕傲與成見中讓種子下不去。另外一個是淺土石頭地,當然淺土石頭地是無法耕耘與鬆土,即使剛開始很快發芽但也很快枯萎。代表對福音有感受,但卻膚淺而短暫。另外是荊棘,土雖然夠厚, 但卻懶惰任其長荊棘,無法成長。原來心中有太多的思慮與雜物,把道擠住了。跟隨耶穌,你就不能再跟隨別的。全心全意何等重要。那好土的,就是領受且結實甚至豐收百倍。 重點在這裡,我們一直以為是農夫的問題,甚至是種子的問題,但真實的情況是:土壤的問題。你心田的土壤決定一切。傳福音就像一位農夫,讓上帝國的真理種子散播給每個人,不是真理有問題,而是人心田的土壤錯誤了。我常在想,為何同樣在聖經真理上的一席話,有的人生命轉變而改觀, 但有些人好像世界末日即使 Read More
KANO 與你
不信的人只看見困難,信的人卻看見他們與困難之間有上帝。 很少看電影,更別說是國片的電影,但自從《海角七號》後,就對魏德聖導演所參與的電影有相當的尊敬。從開拍歷程最久的《賽德克.巴萊》到現今上演的《KANO》,都讓我們深深體會「感動」的意義。今天去法院帶聖經班,問了大家,有沒有看過《KANO》這部影片,當中有一位法官竟然告訴我,他看了四次!我非常驚訝,接下來更有一位法官說他看魏導所拍的《賽德克.巴萊》,大概看了快二十多遍(DVD 片長共四個多小時),簡直可以號稱是粉絲團的團長,我不可置信的問,為什麼?他們說很好看,很感動! 其實,人生很多的故事,若缺乏感動,就難以帶來力量與生命。KANO 這部影片描述日據時代,一支由漢人,日本人與原住民所組成的嘉農棒球隊, 在幾乎一勝難求甚至全然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如何經由一個教練的鼓舞與嚴格訓練,帶出內心最美的夢想與生命的力量。從台灣拿下第一到進軍夢想的甲子園,其奮戰的過程與不放棄的精神,感動當時五萬多名的觀眾。 在 1929 年代,或許我們很多人都還沒出生,對這故事其實也很陌生。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這故事所帶給我們生命一個很大的啟發:一個被輕視, 甚至連自己也不看好的團隊,卻因著一個失意的教練被激發出上帝所給予人最美的異象與夢想。我很感動的是,包括教練與隊員,沒有一個是完全的, 他們可能有傷痛的背景,散漫毫無目標,甚至有落魄難堪的人生。但卻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下,懷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即使面對強大敵人或是手破血流,都沒放棄任何一顆別人認為不可能的球。可以淌血在球場上,也不要苟且偷生在外圍生存。可以生氣,但絕不能放棄;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不要只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影片當中有提到木瓜樹的比喻,為了讓木瓜結果,生命更強韌,在木瓜當中釘下釘子,木瓜為了生存,所以義無反顧地開花結果。幾年前,我們在劍門生態農場,就聽聞農場主人說:木蘭花要讓他開更多花,生命更強,有時故意在樹幹用斧頭砍幾下,它的受傷帶來更大的危機意識與潛力。其實在牧會當中,也曾經在生命的挫折點上想放棄,太多的阻攔與困難,讓我自覺沒有這個能力,但更慘的是,你根本沒有放棄的權利。感謝主!曠野開道 路,沙漠開江河的上帝讓我們不斷經歷奇蹟與恩典,祂的話語更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我彷彿聽見保羅在傳福音時鏗鏘有力的聲音:即使死,也要死在福音的戰場上! 在聖經裡面,你看到很多的人物,不論是舊 Read More
佳美的產業
在過年期間一間醫學院的前院長夫婦來訪,他們有很好的社會歷練,也有很美好的服事。但在言談當中,卻因著一對兒女有說不出的苦楚,並希望我們能為其孩子禱告。原來,他們的孩子都已成人,三十多歲,卻經歷家庭的破碎與個性的偏激,兩老夫婦束手無策。雖然本身有很好的社會背景與地位,卻為了這對兒女,傷透腦筋。在感觸之餘,他們懊悔在孩子小時候所錯失的機會。 細聽原委,原來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到教會,小孩非常喜歡到教會,到小學高年級時,父母馬上安排給孩子無數的補習,特別是聚會的時間。雖然孩子很期待去聚會唱詩歌聽聖經故事,並與其他孩子有很好的群體互動。但他們認為,信仰是小事,長大再去也不遲。剛開始孩子有些微抗 議,但父母堅持把握時間,補習重要。所以就漸漸沒來聚會。直到國中時, 父母覺得孩子的個性與態度有些奇怪,媽媽想讓孩子回到教會,希望品行與態度能有所調整。但此時孩子們卻反而極不喜歡去。怎麼鼓勵也叫不動。他們語重心長地說:「從小學沒讓他們去的那一天起,到現今孩子三十多歲, 除了婚禮外,都沒踏過教會一步。」感嘆的語氣加上難掩的失望,顧不得旁邊還有一位朋友。 過年後的第一次青少年聚會,很巧的,我問一位參加聚會的媽媽,孩子呢?她說在家玩電腦,因為怎麼叫都不來,我說大家一起關心鼓勵他,叫她不要氣餒。原來剛來教會時,她的孩子每次要趕快來,因為主日學會來不 及,媽媽不在意,認為沒什麼關係,直到她面對人生逆境,體認基督的愛與信仰的真實,讓她得以勇敢活下去,卻沒想到,現在孩子反而不來了。 我曾經很掙扎,到底要不要分享這樣的信息。因為常年的鼓勵提醒,有的父母甚至覺得牧師搞不清楚狀況,而且很囉嗦。要不表面應和微笑,實際上不管你所說的。老實說,自己也覺得不對,不是因為方向不對,而是我的態度與說明太「委婉」了。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二十二 6) 當約書亞年長時,召集了以色列的族長與長老及眾百姓,他訴說上帝奇妙作為,並告白自己的信仰,說出:「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書二十四 15) 上帝也提醒以色列民, 不可忘記上帝在以色列民當中所做的,甚至定下律例節期,要後代子孫謹守 上帝與他們所立的約與應許。 出埃及事件已遠,早在前千年前的事了,但我告訴你,你現在問任何一個猶太人包括小孩子,他們可以告訴你,上帝如何帶領他們的先祖進入迦南美地,在曠野當中上帝如何供養 Read More
把希望帶上
「給我一盞燭火溫暖這寒冷,給我一點勇敢穿越這黑暗,給我一點堅強走完這條路,給我一絲希望穿越這現實。一片落葉滑落,會驚擾了整個夏 天。一片雪花落下,提醒冬的寒冷。太陽每日東昇,照耀大地無限的曙光。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 只要有夢就能看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是一位年輕的老師所寫的一首歌。在經歷人生重大起落後,他決定到深山義務去幫助山區的孩子。在那化外之地,與世隔絕,貧瘠的土地加上極為不便的交通,教育往往被犧牲而且是遙遠的夢想。他帶著簡單行囊及積蓄的一千元經費,協助那些孩子教育認字的工作。為了給他們營養,通過賣自創的歌曲及 CD 幫助這群孩子有一點肉可吃。三年後,他終於完成建立學校的夢想,也帶給學生希望,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這個真實故事被拍成微電影,激勵了無數人看見愛與夢想的力量。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挑戰,特別在台灣,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經濟的層面,同時也是教育與社會價值觀的衝擊。一分鐘的新聞二十四小時不斷的 重覆播放;乏善可陳,毫無厘頭的節目佔去大多的媒體頻道;家人孩子的互動,快樂氣氛漸被電腦和手機取代;甚至連信仰也被速食與感觀文化所影響。聖經提醒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我們心靈的思想左右我們的人生。我們若失去真理的聲音,撒但與世界的價值觀就取代這一切。 上帝看重我們心靈思想的改變遠大於環境的改變。我們的感覺並不會塑造我們的生活,但思想卻會。約書亞與迦勒領受上帝的話語就堅定相信神所應許之地必成就。雖然看似不可能,雖然環境也疑問重重,但堅定順服上帝的話語總帶來無比的力量與希望!你聽聽上帝對約書亞所說的話:「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書一 8-9)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強調上帝話語的重要, 我們不斷鼓勵大家在聖經的話語中建立價值觀,很多人寧可參與火熱聚會, 卻懈怠思考聖經上帝的話語,有的人願意讀一堆屬靈的書籍,卻不願意好好讀完聖經的內容,福音若只是流行,那永恆是什麼? 我常常接到一些特會活動海報,有稱為領受特別恩膏且被高舉的某某有名牧師,在光鮮亮麗的沙龍照片 Read More
生命是一場奇蹟旅程
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 ( 詩一二一8) 「我領悟到自己的生命何其脆弱,一個突發事件可能對我個人的境遇造成多麼劇烈的改變。」這是在一次瀕臨死亡威脅的山難事件當中,哈佛商學院翟庫馬(Jai Jaikumar)教授獲救後有感而發的生命體會。他酷愛登山, 有一次挑戰世界最高山喜馬拉雅山,卻因為雪簷的斷裂墜落,滑行了三千多英尺的高度,滾了將近一英里半長的路程。他意識自己仍活著,但衣服已破爛不堪,身體骨折斷裂且滿佈血跡。他知道在天寒地凍之下生存微乎其微, 但卻在奇妙的過程中他獲救了。回想一切,甚至從童年到撫養的家庭,包括受教育與成長,他體會任何的成就與平安,都有上天奇妙的看顧,而且人需要盡其所能回應上帝所給我們的愛去回應人當盡的義務與造福他人。 前不久我們一位青年,在一次健檢意外發現身體的狀況。當時瞬間的震撼難以接受,思考了許多的「如果……」,生命似乎絕望,但藉著上帝的恩典,藉著弟兄姐妹,在醫療手術過程中,他深深體會以馬內利的上帝與他同在,一切的掛慮都沒有了。甚至超乎想像的美好結果。生命在那當下有更深的思考。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有更深的體會。 聖經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五 7)生命本身就一場奇蹟的旅程,從小至一粒芥菜種子,大至宇宙萬物。試著想想,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需要多少的生活條件才能生存。太陽太近不行,太遠也不行,太熱不行,太冷也不行。地球繞日轉二十三度半,才能產生春夏秋冬,多一度不行,轉慢也不行。月亮雖然美麗,但太近地球不行, 太遠也不行。這些難以想象複雜的要求條件,正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千 變萬化中只要一點差錯,生物就無法生存。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 20) 過年的意義不僅提醒我們面對未來應有的盼望與信心,也告訴我們過去的每一天,都是上帝的恩典與奇蹟。你是否想過,今天的你,是經過了多少上帝的恩典而存在?每一個突發的事件,每一個奇妙的見證,每一句上帝的話語,都在教導我們,你的存在,充滿奧妙與奇蹟。詩篇一三九篇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14)。 耶穌的門徒面對突然的大風浪時,他們驚恐質問睡在船尾的耶穌:「夫子!我們要喪命了,你不顧嗎?耶穌當然看顧他們,他讓風浪停止。耶穌說:你 Read More
加倍奉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太十三12) 最近在路上看到一些競選廣告的看板上,寫著一句:加倍奉還!遠通的eTag 因為系統的問題,也喊出誤扣的部分「加倍奉還」。連其它的商業活動,也常被引用此句。這本來是電視戲劇的一句對白,後來爆紅,成為口頭與商業上的流行用語。流行是有其原因,反應民眾的心理與社會現象。 近來收到一篇得勝者老師所寫的教學分享,從原本的陌生到熟悉,從旁觀到投入,他深深體會上帝通過這個關懷輔導付出,讓他的生命是加倍的喜樂與祝福!聖經說到以色列芥菜種子的比喻,雖然是百種子中最小的,但長大成樹,連天上的飛鳥都宿在它的枝上。這超乎想像的成長,比喻上帝國的 恩典與奇妙。耶穌也說到撒種的比喻:「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 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可四 3-8)好土代表人領受上帝的真理,領受了,並且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甚至百倍。 這裡所說的倍數祝福,其實是帶著屬靈的意涵,人的生命有起有落,有歡笑有眼淚,有困難的十字架,但也有復活盼望的力量。你無法掌握生命的所有,但卻能把握上帝給你的應許。神從沒說天空會常藍,但祂應許必與你同在。 幾年前有一位青年跑來找我,他的家境並不很好,其實求學的過程,常常需要打工來繳學費才能完成學業。他拿一些經費說:「牧師,很多人都幫助過我,教會也一直鼓勵我,這是我第一次打工賺的錢,我想拿出一些希望能幫助比我更需要的人。」我很感動,但委婉拒絕轉交,因為他本身其實非常需要。但他卻很肯定地說,一定要幫忙轉交,因為信仰告訴他,施比受更為有福,也唯有如此,他才能體會自己是富有的生命,才能擺脫貧窮的心態與惡習,他要成長,他不能自私,他是別人的祝福!我想到聖經說,做在卑微人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的身上,與他一同禱告,也願上帝記念他所做的。過了兩天,他打電話過來,帶著驚訝且歡欣的語氣說:牧師!找你的當天, 下午發生一件奇妙的事,他得到一筆意外的經費,是他早上奉獻的一倍。 哇!真的是「加倍奉還」,聽得出他驚奇訴說這個見證的雀躍。倒不是經費的多少,而是生命裡的成長與感動。心態的真誠與紮實,帶來上帝所賜無比的喜樂與信心。 Read More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加五1)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這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這 1990 年獲釋時所說的話。 曼德拉是南非民主鬥士,因為反對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將他關在大西洋小島的羅本島上二十七年之久。他希望「白人不要歧視黑人, 黑人亦不要歧視白人」,大家可以攜手解決問題。在他和平非暴力精神的鼓舞下,1981 年一萬多名法國人聯名要求釋放曼德拉;1982 年全球五十三個國家的兩千名市長為曼德拉的獲釋簽名請願;1983 年英國七十八名議員發表聯合聲明,五十多個城市市長在倫敦盛裝遊行,要求英國首相向南非施加壓力,恢復曼德拉自由。全世界如此強力支持,無人能及,曼德拉甚至被稱為 「全球總統 」。 1990 年 2 月 11 日,南非白人政府迫於無奈最終釋放了曼德拉。此時這位七十二歲的老人已經在獄中度過了漫長的二十七年。曼德拉因為是重要的囚犯,看管他的人就有三個白人,他們找盡理由虐待他。 然而就在曼德拉當選總統就任時,做了一件令全世界都震驚的事。他介紹各國的元首貴賓後,竟然說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 3 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的態度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 27 年的白人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他深深向他們致意,並解釋說年輕時個性急,脾氣暴躁,獄中的日子讓他學會控制情緒,並在時間與禱告中學習處理苦難的生活。獄中曾經苦待他,鞭打他的典獄長,在典禮上感激涕零,深深為過去的罪過悔恨不已。後來,他更因為曼德拉這種以德報怨的寬容和愛心,也決志信主,成為一位基督徒。 在黑人與白人動盪的時刻,曼德拉也破天荒的進行「真理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簡稱為 TRC) 為了使過去南非在種族隔離期間,所曾犯下的種種罪行,能沉冤得雪、伸張正義,許多人主張以二次大戰後紐倫堡審訊戰犯的方式,來審判南非白人政府的官員。但是曼德拉獨排眾議,決定以另一種方式──成立TRC。希望既能使沉冤得以大白,正義得以伸張,又同時能藉著認罪與饒恕,達到和解的目的。 TRC 是在 1995 年成立的,並由南非的聖公會屠圖主教(D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