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當你擁有另一個生命時,你會變得比以前更加的堅強! 知道肚子裡有個小生命已是六週又六天,聽見小子的心跳聲,頓時感到溫暖和幸福,其實一直飽受經痛折磨的我,醫生告知生完小孩或許就不會痛了,但是我可能也會很難受孕,因為這樣,我對懷孕也沒有太大的期待,而上帝大大賜福於我,結婚後半年,讓我得到這份禮物,真的好開心和感動,「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感謝主!除了疲倦感和撐著大肚子的腰痠之外,我沒有太多其他的不適,胃口也大開,因此體重也躍上人生的巔峰,足足胖了二十公斤,在工作上,同事也很體恤我,不至於太累,我是很開心的享受這近十個月的孕期。 日子漸漸來到了預產期前兩週,剛好逢過年期間,我分別在初一和初二陸續有出血的產兆,緊張兮兮的奔去醫院卻都被退貨,就在初三這天凌晨三點多,陣痛的感覺比前一天更加的強烈,一到了澄清醫院,醫生檢查已開三指,確定留院待產,漸漸的陣痛越來越強烈,痛到似乎超出身體可以負荷的程度,全身開始無法控制的抽蓄發抖,記得我的小阿姨曾經跟我形容過這痛就像是被五馬分屍後再被卡車輾過,自己經歷才發現應該是再乘五倍的痛啊!之後原本忙於開心臟病患手術的麻醉師終於趕來,幫我打了無痛分娩後,劇痛才慢慢的比較減緩,「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大概中午十二點多,醫生再次檢查後,子宮頸已經全開了,確定已進入倒數擠出寶寶的時候了,被推進產房的我,恐懼感湧入,是真的要面對生產的時刻,此時的心情好複雜,我向上帝禱告,祈求一切平安,「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 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雖然整個生產過程花了七十分鐘像過七十年,全身力氣已殆盡,才終於聽到了小子那充滿生命力的哭聲,不過都是自然順產,沒有經歷到可怕的吃「全餐」,感謝主,我們母子均安! 生產完後的傷口疼痛也是蠻大的折磨,好在自然產恢復的會比較快,再來目前面對的就是「照顧」小子的考驗,餵奶、換尿布、洗屁股、哄睡……等,一直無限輪迴的關卡,自己原本正常的作息已經日夜顛倒,好幾次都餵奶餵到睡著, 甚至哄哭鬧的小子哄到自己也跟著哭,「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完全的在自己身歷其境時而更加的明白,要當個媽媽真的很不容易,然而這一切過程更了解了每一個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小子名 Read More
見證分享
郁 〈約翰一書〉四 19:「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是神揀選我成為祂的兒女,讓我現在可以站在這裡見證祂所給我的恩典。 在我高中一年級升高二的那個暑假,我失去了一個國中認識的好朋友,他 因為車禍而離開了這世界,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我驚訝到淚流滿面不知所措, 同時這個時間點我的眼睛因為視線的不舒服檢查出我右眼視網膜剝離必須馬上開刀,這正是我人生最低潮、憂鬱的時候了,因為我真的完全沒想過平常會一起通話聊天玩樂的好友就這樣消失了,不僅我沒辦法參與他的後事,我正要開始面對治療我眼睛的路程。當遭遇一邊是好友的離開,一邊是自己的眼睛治療,我真的完全沒辦法振作過生活,如同沒有靈魂行屍走肉一般的狼狽。就在某一天晚上, 我正準備睡覺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很不舒服彷彿一個白色人影壓著我喘不過氣, 讓我覺得很害怕,就這樣連續快一個禮拜,那時候的我還沒信主,我的媽媽帶我到廟裡收驚,廟公說我的過往朋友回來找我,廟公要我把過往朋友送的任何東西都丟掉,把我房間的門、窗戶貼滿了符,也要我在身上帶一個平安符。但這樣的行事不僅讓我更加懼怕,每天晚上睡覺時房間的燈讓我更不敢關,心裡的害怕跟我的精神越來越嚴重,但感謝主,敏慧姐是我的姑姑,家裡唯一的基督徒,當她得知我的事情之後,她不停地牽著我禱告,不管是電話或是回到家裡,她時時刻刻陪著我禱告。我還記得她給我「病得醫治」禱告文,要我每天睡前都看一次, 於是照著上面的話唸出來,唸的時候內心很感動,心想這不就是我最想跟神說的話嗎?眼淚一直流一直哭,不知不覺竟然睡著了,而且一覺到天亮,我好驚訝、好開心,這個經歷讓我決定來認識主耶穌,我再也沒有因為害怕睡不著,甚至把房間貼的每一個符都拿掉,身上帶的平安符也都拿掉,真實經歷到神把我救回來,而不是一個沒靈魂沒目標的在過日子,沒有神這些事我真的做不到。 信主後的我,內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過去我是一個無敵悲觀且又沒自信的人,但因著信,我開始穩定聚會、學著禱告、感受每次聚會的信息和見證。這平安充滿了我的生活,在大學生活中我也因為打工, 我怕面臨影響到教會聚會以及學校團契,但感謝主每一次換工作的禱告,都超乎所求所想。神應許我每一個打工不僅不會影響到學校的團契時間,連星期日的禮拜都不衝突,〈馬可福音〉十一 2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Read More
將最重要的事傳給最重要的人
嫺 我是思嫺,基督教信仰在我的家庭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家裡除了我跟阿嬤以外都是信奉民間信仰,因為阿嬤在 40 年代到教會去領取麵粉而將基督教帶入我的家庭。因此家裡每當掃墓時總會有兩個人不拿香,拜拜時總會有兩個人彷彿局外人, 雖然我們在家截然不同,但家人彼此尊重各自的信仰,未曾阻止。 我與阿嬤十分熱衷在教會的活動,我的媽媽總愛開玩笑說我是教會的女兒,因為只要一放假我就往教會跑。雖然如此,媽媽卻很感謝這份信仰,從小到大的我幾乎沒有讓媽媽擔心過,因為她知道我不是在家就是在教會。而在教會,就是做好的事。舉凡報佳音、夏令營、音樂會、聖誕節晚會、查經班……等這些活動,就是我學生時期最大的重心,十幾年來如一日,參與這些讓我學會感恩、學會相信、學會等待。有時我會想,如果當初阿嬤沒有帶我進入教會,那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 從求學到出社會,我的生命裡有過很多挑戰:在大學指考的時候慘遭滑鐵盧,但上帝讓一個沒有唸過音樂班的人進入音樂相關科系,並且為我預備在地的教會延續服事,透過鋼琴服事人,更從服事中調整眼光,每一次的服事都是上帝給的機會,絕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厲害,當我們願意獻上自己不是看自己為大時,神就要動工。上帝也曾在大三的那一年「暫停」我的忙碌生活,當時的我讓自己很忙, 藉由上課、打工、家教、接表演把自己的生活塞得滿滿滿,透過一場差點沒了命的車禍讓我重新看待生命,從車禍當中了解,許多事都是神說了算,當你想靠自己去完成的時候,就是忘了交託,忘記等待。而上帝會用祂的方式管教你。我曾在那半年無法自由行走的時光裡呼求上帝為什麼要讓我遇到這些事,之後我才漸漸了解當我們沒有將神放在首位的時候,生活中的次序就會開始大亂。就像衣服的第一顆扣子扣錯,後面的扣子怎麼扣都不會扣對。之後我明白,內心混亂空洞的時候,我們應該尋求的是來到上帝面前的安靜心,而非找更多的事來填滿,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內心平靜,而上帝給你的考驗,會是你所能夠承受的「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 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十 13。跟神求耐心、求智慧……等,上帝不會就馬上給你耐心、智慧……等,祂會將磨練的環境給你,從當中獲得你所求的一切。 結婚過後我嫁到員林,在今年有了自己的孩子。有孩子後我深深感受到之前阿嬤對於 Read More
宣教之旅分享:烏腳病紀念館
郁 感謝神,這是我過年第一個假期,也是我第一次的宣教之旅,其實烏腳病紀念館對我來說,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是非常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我記得在我 11 歲的時候,我和家人一起到台南北門嶼這個地方遊玩,在參觀烏腳病紀念館當時, 有個老伯伯就只對我說,他說:「你十年後一定會再回來這個地方甚至在教會裡服事,你是上帝所愛的孩子。」但那時候的我懵懵懂懂,因為我還沒認識上帝, 我更不了解服事是什麼意思,他這句話讓我一直記在心裡,神的大能真的很奇妙, 就在十年後我 21 歲,我和牧師來到了烏腳病紀念館,甚至認識了上帝也在教會裡服事,想起來真的雞皮疙瘩,這一定是神所安排好的 ! 烏腳病之父王金河如同耶穌一樣免費的就診每個患者,如聖經所說,「要讓貧窮的弟兄分享你所有的; 要接待異鄉人。」〈羅馬書〉十二 13,王金河免費為烏腳病人看診,還安慰他們憂傷的心靈,願意捨棄可以享受富裕生活的機會,而選擇和貧苦者在一起,燃燒自己,照亮需要的人,〈羅馬書〉十二 15 所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王金河醫生讓我更明白,他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他秉持著聖經愛人如己的教導,將每位患者都當成自己的親友般的關懷、照顧。他如同上帝一樣不離不棄,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典範。
宣教之旅分享:看西街教會
阡 這次台南兩天一夜之旅,第一天走的幾乎都是宣教的行程,回想也有好一段時間沒和大家一起這樣輕鬆地踏在台南這塊土地了,雖然在台南就學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和大家一起宣教的機會卻是如此的難得。 雖然這次去的地方很多之前都已經來過了,但是隨著年齡的不同感觸也不盡相同,位在林立又熱鬧街道中的看西街教會是之前比較沒機會來,它隱身在熱鬧的街道當中,早上看起來不太容易讓人發現,但晚上再次經過燈光打上的看西街教會外表看起來又更加的不同,也格外的顯眼,這讓我想到上帝造人一樣,每個人有比較不擅長的一面,但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領域當中也許又會凸顯出他光鮮亮麗與眾不同的一面,真的很奇妙。 當我們踏進看西街教會,也許沒有人特別為我們介紹,但是在裡面走走看 看,才知道每個教會都有他們的故事,這時我才突然醒悟回想到之前國中歷史課曾經讀到所謂「看西街事件」,原來就是這間教會名稱的由來,當時馬雅各醫師最早在看西街設立教會,並用他精湛的技術幫居民們免費看診,但當時卻遭到守舊猜忌者反對,醫館開張二十三天就被受挑撥的民眾包圍發生暴動,最後稱此事件為看西街事件。當時民眾的保守觀念掩蓋了委身在做上帝事工的人,雖然很可惜,可是這故事背後卻充滿感動和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 這次的宣教之旅當中學到很多也看到很多,能說在玩樂中學習上帝恩典吧, 頗不同也蠻有趣的,希望這些踏過的記號、這些故事、這些回憶,可以讓我們一直深刻記著,學習這些好精神,相信我們會更好的。
破碎後的重生
睿 這或許是學生時代,最後一次參加大專靈修班了。每天的行程就是小組研經討論、講道信息、小組分享,沒有澎湃的敬拜,只有極為平靜的敬拜與禱告,就這樣循環了六天,可以加深神學的知識與生活應用,以及可以安靜自己面對上帝的一週。對於一個很難咀嚼文字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極為無聊的過程,而我就是這種人,但在大學四次的寒假,我卻參加了三次,依序為〈馬太福音〉、〈使徒行傳〉、〈羅馬書〉。這次的主題是〈羅馬書〉,是保羅在旅行佈道中,寫給羅馬教會的眾弟兄姐妹們,書信的內容主要提到因信稱義,更重要的是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從死裡復活,也就是福音的本質,藉此也慢慢的減少猶太人與外邦人間的種族隔閡,因為在上帝的眼光裡,神愛祂一切所造的,看祂所造的是好的。大四的上學期,我從學校團契的核心同工卸任後,雖然團契的服事與教會依然穩定參與,但是心思逐漸放在畢業後的預備,到了學校團契學期最後一次名為期末感恩的聚會當中,「你覺得過去這學期當中,自己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非常簡單的問題,卻帶我進入一個未知的恐慌。 「對身旁的人要繼續保持熱度。若今天是不帶一個表面身分 ( 教會團契某某主席長老執事同工等 ) 服事人時,而你還可以持續的這麼做,那這個服事就能帶出人的真誠以及信仰的美麗了。」我當時這麼回答,那這個熱度是什麼 ? 不是一頭熱的去跟每個人都要很熟或是講到話,而是對生命的那種熱情,那這種的熱情是一個偉大的抱負嗎 ? 反而就在「最平凡的生活」當中。這讓我再次思考並發現到,當人卸下一個「表面的」身分時,我們很容易好像洩了氣般,覺得自己辛苦了好一陣子,終於可以休息了,暫時不想參與相關的事。當自己心頭上有想到很久沒關心某某人了,但我卻常常自私的選擇,覺得我先把這件事情做完再說,諸如此類的狀況不斷的發生,讓自己的心靈內涵,不自覺地慢慢走下坡。那天晚上坐在書桌前思考自己的狀況時,讓我不禁想到:真正的基督徒之所以會對人的靈魂產生負擔與熱情,是因為他們經歷上帝的愛,想要也把這樣的愛分享出去。接著,那怎麼分享呢,我立馬反問自己,什麼是福音 ? 想著想著,慢慢的越來越喪志,因為認識基督這麼久,怎麼感覺越信越模糊了,我還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分享福音,我只知道制式的跟別人說信耶穌很好,歡迎你來教會( 團契),或是, 活給別人看吧。當自己對生命的重心產生疑惑時,恐慌慢慢的產生,正因為自己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疑惑,我 Read More
洗禮見證分享
恬 感謝主耶穌又賜給我一個可愛的女兒,一直以來都想生一個女兒,但在知 道懷孕時其實又開心又擔心,因為真的很怕又生了個弟弟,男孩子的好動真的是讓我傷透腦筋,另一方面是怕自己的身體不知道能不能好好渡過四十週的懷孕週期。然而感謝上帝的是祂給了我可愛的女兒,雖然懷孕過程經歷了妊娠糖尿,每天要扎針四次測血糖,嚴格的飲食控制,胎位不正,妹妹體重沒增加,種種的難關常讓我擔憂、流淚。但想起〈彼得前書〉五 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 因為祂顧念你們。」每天我們全家都牽手為著妹妹禱告!也感謝耶穌賜給我貼心的小孩維維,常在我難過時幫我禱告,因為信仰讓我們全家更加凝聚、更加有愛﹗ 謝謝耶穌。
你今天QT 了嗎
興 每位學長姐大家平安:從洗禮至今有兩個多月了,在信仰這條路上我算是幼齒的。基督徒的信仰是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信心希望。這個恩典上帝早就在我們未出生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有悔改的心,之後接受,就會有滿滿恩典, 在各人心田發芽生根,我們沒有祈求,天父早已知道我們的需要了〈馬太福音〉六 8)。從接受洗禮到參加教會門徒課程,內心有種急迫性,這是上帝為我安排的祝福道路,使我能更堅實進入基督信仰中,先充實個人的不足,再來設法如何幫助別人,能讓福音傳揚。「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六 2,也藉著 QT 和上帝連結一起,這是喜樂的,生命有限,永恆無限,每個人都要先改造自己,再去改變別人,有感動就要行動,愛永不止息,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祝福各位。「你們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 16-18
你今天QT 了嗎?
柔 「你今天 QT 了嗎?你今天靈修了嗎?」這句話是在核心同工小組中,成為彼此鼓勵、打氣的一句話,就好似家常便飯的問「你今天吃飽了沒?」是一樣的意思。 我未加入小組前,其實沒有任何靈修生活,在這之前想先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插曲,就在我去年進入婚姻生活後,我有一個很大的挫折就是我的先生都會對著我說:「你今天看聖經了沒?你今天讀聖經了沒?」每次他講述這句話的時候, 我的內心都會有許多的衝撞,但當時的我,依舊是透過詩歌、禱告來做自己與神之間的對話。但那時的我發現我的先生在面對事情上,總是用正向、喜樂的態度面對,情緒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我就覺得很羨慕,因為他總是在睡前讀聖經靈修。 我也很感謝牧師去年的安排,讓我有機會帶領青年的小組,讓我每週至少有一次在青年聚會前我得要靈修閱讀當次的聖經內容,才得以在小組中與青年們做討論,也建立我與神之間的關係。 當我參加小組聚會後,小組期待我們可以建立靈修生活,因此有要求每週至少要有三次靈修,看似是個要求,但 QT 不是一個責任與義務,他是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就在某次我於車上 QT 撰寫的時候,腦海浮出一個畫面,是我在 2017 年底青年聚會時所填寫的行動目標的訂定,其中一項是我每天要寫下「感恩、感謝」的事情,數算神每一天的恩典,但來到今年 1 月 1 日開始,我仍舊沒執行這個目標,就在那次的靈修中我很感謝上帝,祂可能知道我在靈修生活上的被動,所以祂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讓我喚起與祂之間的關係建立,用如此方式來告訴我要回頭看自己當時的目標訂定。 但對我來說 QT 先後的差異性,未進入 QT 之前在面對許多事情上較會用自己的眼光、想法來思考或處理每一件事情,事後換來的卻是自我苛責、愧疚甚至滿肚子負面情緒,直到進入 QT 之後,我覺得我的生命、思考有許多的不同,因為在 QT 當中是一個自己與神之間的對話,在 QT 當中是一個自己與神關係的連結,在 QT 當中就像是與神談戀愛一樣,在其中有許多的感動、提醒與覺察在我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中,也延伸了自己對事情的感謝與看法,甚至可以有更多的信心去接受主的命定與安排,就在閱讀〈路得記〉二 1-13 的經文「拾穗」故事,波阿斯是位大地主,他是充滿慈善、憐憫的心,他給路得不單單只有路得所能擁有的,甚至給予路得更多,當我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回到我自己的生命經驗的省 Read More
主是拯救者
翠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約翰福音〉十四 27 女兒,慧慧兩個月大時有次發燒 40 度,原因是尿道炎,不過醫生博士一開始誤診為「快要感冒」。晚上十點多吃藥時,藥粉加在牛奶內,不慎噎到,卡在喉嚨,我將小嬰孩放在腿上拍痰,還是拍不出來,小孩全身慢慢發黑,我們夫婦真束手無策,邊呼求上帝,覺得小孩要死在我手裡了。那時剛搬來員林,沒有親人,只有唯一一位朋友,也是姐姐的朋友,她是位有經驗的褓姆,我的直覺就是打電話給她,要她趕快來我家。朋友在五分鐘後立刻到,她一看見女兒,臉已發黑,就一手將慧慧的腳倒抓起來,從背部拍幾下,慧慧立刻吐出一小口白白的藥粉黏液,臉也很快的泛紅了。朋友在急救我女兒時,其實,我已經恐懼到癱軟在廁所吐。朋友說,若那時我們再晚三分鐘打給她,她也不會來我家,因為她正在放洗澡水,要洗澡了。 之後,那位朋友要我們趕快送彰基,我們聽了她的話,到彰基已是午夜十二點了。一位年輕的醫師,一看女兒發燒 40 度,告訴我們這不是一般的感冒,要我們馬上辦住院,但彰基那時沒病房,他給我們中山和中國醫藥學院的電話,我們打到中山,中山剛好有病房,於是我們轉到中山去。記得到中山,已經半夜一點多了。一到中山立刻抽血檢查,護士告訴我,這麼小的小孩發燒 40 度,可能的狀況有腦膜炎、尿道炎……,較難處理的是腦膜炎。那時,心中很害怕女兒得到腦膜炎,不過也只能呼求主。隔天一早報告出來,護理師跟我們說恭喜,是較好處理的尿道炎。醫師來看診時說,這麼小就尿道發炎,有可能是器官畸形,於是安排尿道攝影,還說若有畸形必須立即動手術。我聽了,整個人又再次癱軟, 但還是禱告、呼求上帝。 下午等待尿道攝影時,小孩在哭,看著過不久要將小孩送進去的機台,還有一條像是鐵線的攝影機需要穿入尿道,當下的反應只有讓女兒吸母奶,雖然一滴奶水也沒有,更顧不了別人的眼光,就這樣給女兒吸奶,直到她被送入機器。又是一番煎熬,等待報告時,不住地禱告。過了半天,報告出來,是一般的細菌感染,感謝主!我的眼淚就這樣流了下來。 醫生說,需要住院打抗生素七天,那七天,白天只有我一人撐著,整整一星期,幾乎睡不到七小時。因為娘家在台北,以及先生才剛到員林工作,教會的姐妹和家人能幫的忙很有限,先生下班後,會來病房和我們擠在一起,一大早再去上班。 另外要提到,上帝預備給我們的病房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