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美的產業

在過年期間一間醫學院的前院長夫婦來訪,他們有很好的社會歷練,也有很美好的服事。但在言談當中,卻因著一對兒女有說不出的苦楚,並希望我們能為其孩子禱告。原來,他們的孩子都已成人,三十多歲,卻經歷家庭的破碎與個性的偏激,兩老夫婦束手無策。雖然本身有很好的社會背景與地位,卻為了這對兒女,傷透腦筋。在感觸之餘,他們懊悔在孩子小時候所錯失的機會。 細聽原委,原來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到教會,小孩非常喜歡到教會,到小學高年級時,父母馬上安排給孩子無數的補習,特別是聚會的時間。雖然孩子很期待去聚會唱詩歌聽聖經故事,並與其他孩子有很好的群體互動。但他們認為,信仰是小事,長大再去也不遲。剛開始孩子有些微抗 議,但父母堅持把握時間,補習重要。所以就漸漸沒來聚會。直到國中時, 父母覺得孩子的個性與態度有些奇怪,媽媽想讓孩子回到教會,希望品行與態度能有所調整。但此時孩子們卻反而極不喜歡去。怎麼鼓勵也叫不動。他們語重心長地說:「從小學沒讓他們去的那一天起,到現今孩子三十多歲, 除了婚禮外,都沒踏過教會一步。」感嘆的語氣加上難掩的失望,顧不得旁邊還有一位朋友。 過年後的第一次青少年聚會,很巧的,我問一位參加聚會的媽媽,孩子呢?她說在家玩電腦,因為怎麼叫都不來,我說大家一起關心鼓勵他,叫她不要氣餒。原來剛來教會時,她的孩子每次要趕快來,因為主日學會來不 及,媽媽不在意,認為沒什麼關係,直到她面對人生逆境,體認基督的愛與信仰的真實,讓她得以勇敢活下去,卻沒想到,現在孩子反而不來了。 我曾經很掙扎,到底要不要分享這樣的信息。因為常年的鼓勵提醒,有的父母甚至覺得牧師搞不清楚狀況,而且很囉嗦。要不表面應和微笑,實際上不管你所說的。老實說,自己也覺得不對,不是因為方向不對,而是我的態度與說明太「委婉」了。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二十二 6) 當約書亞年長時,召集了以色列的族長與長老及眾百姓,他訴說上帝奇妙作為,並告白自己的信仰,說出:「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書二十四 15) 上帝也提醒以色列民, 不可忘記上帝在以色列民當中所做的,甚至定下律例節期,要後代子孫謹守 上帝與他們所立的約與應許。 出埃及事件已遠,早在前千年前的事了,但我告訴你,你現在問任何一個猶太人包括小孩子,他們可以告訴你,上帝如何帶領他們的先祖進入迦南美地,在曠野當中上帝如何供養 Read More

把希望帶上

「給我一盞燭火溫暖這寒冷,給我一點勇敢穿越這黑暗,給我一點堅強走完這條路,給我一絲希望穿越這現實。一片落葉滑落,會驚擾了整個夏 天。一片雪花落下,提醒冬的寒冷。太陽每日東昇,照耀大地無限的曙光。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 只要有夢就能看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是一位年輕的老師所寫的一首歌。在經歷人生重大起落後,他決定到深山義務去幫助山區的孩子。在那化外之地,與世隔絕,貧瘠的土地加上極為不便的交通,教育往往被犧牲而且是遙遠的夢想。他帶著簡單行囊及積蓄的一千元經費,協助那些孩子教育認字的工作。為了給他們營養,通過賣自創的歌曲及 CD 幫助這群孩子有一點肉可吃。三年後,他終於完成建立學校的夢想,也帶給學生希望,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夢就能看見希望。這個真實故事被拍成微電影,激勵了無數人看見愛與夢想的力量。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挑戰,特別在台灣,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經濟的層面,同時也是教育與社會價值觀的衝擊。一分鐘的新聞二十四小時不斷的 重覆播放;乏善可陳,毫無厘頭的節目佔去大多的媒體頻道;家人孩子的互動,快樂氣氛漸被電腦和手機取代;甚至連信仰也被速食與感觀文化所影響。聖經提醒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我們心靈的思想左右我們的人生。我們若失去真理的聲音,撒但與世界的價值觀就取代這一切。 上帝看重我們心靈思想的改變遠大於環境的改變。我們的感覺並不會塑造我們的生活,但思想卻會。約書亞與迦勒領受上帝的話語就堅定相信神所應許之地必成就。雖然看似不可能,雖然環境也疑問重重,但堅定順服上帝的話語總帶來無比的力量與希望!你聽聽上帝對約書亞所說的話:「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書一 8-9)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強調上帝話語的重要, 我們不斷鼓勵大家在聖經的話語中建立價值觀,很多人寧可參與火熱聚會, 卻懈怠思考聖經上帝的話語,有的人願意讀一堆屬靈的書籍,卻不願意好好讀完聖經的內容,福音若只是流行,那永恆是什麼? 我常常接到一些特會活動海報,有稱為領受特別恩膏且被高舉的某某有名牧師,在光鮮亮麗的沙龍照片 Read More

生命是一場奇蹟旅程

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 ( 詩一二一8) 「我領悟到自己的生命何其脆弱,一個突發事件可能對我個人的境遇造成多麼劇烈的改變。」這是在一次瀕臨死亡威脅的山難事件當中,哈佛商學院翟庫馬(Jai Jaikumar)教授獲救後有感而發的生命體會。他酷愛登山, 有一次挑戰世界最高山喜馬拉雅山,卻因為雪簷的斷裂墜落,滑行了三千多英尺的高度,滾了將近一英里半長的路程。他意識自己仍活著,但衣服已破爛不堪,身體骨折斷裂且滿佈血跡。他知道在天寒地凍之下生存微乎其微, 但卻在奇妙的過程中他獲救了。回想一切,甚至從童年到撫養的家庭,包括受教育與成長,他體會任何的成就與平安,都有上天奇妙的看顧,而且人需要盡其所能回應上帝所給我們的愛去回應人當盡的義務與造福他人。 前不久我們一位青年,在一次健檢意外發現身體的狀況。當時瞬間的震撼難以接受,思考了許多的「如果……」,生命似乎絕望,但藉著上帝的恩典,藉著弟兄姐妹,在醫療手術過程中,他深深體會以馬內利的上帝與他同在,一切的掛慮都沒有了。甚至超乎想像的美好結果。生命在那當下有更深的思考。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有更深的體會。 聖經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五 7)生命本身就一場奇蹟的旅程,從小至一粒芥菜種子,大至宇宙萬物。試著想想,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需要多少的生活條件才能生存。太陽太近不行,太遠也不行,太熱不行,太冷也不行。地球繞日轉二十三度半,才能產生春夏秋冬,多一度不行,轉慢也不行。月亮雖然美麗,但太近地球不行, 太遠也不行。這些難以想象複雜的要求條件,正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千 變萬化中只要一點差錯,生物就無法生存。保羅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 20) 過年的意義不僅提醒我們面對未來應有的盼望與信心,也告訴我們過去的每一天,都是上帝的恩典與奇蹟。你是否想過,今天的你,是經過了多少上帝的恩典而存在?每一個突發的事件,每一個奇妙的見證,每一句上帝的話語,都在教導我們,你的存在,充滿奧妙與奇蹟。詩篇一三九篇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14)。 耶穌的門徒面對突然的大風浪時,他們驚恐質問睡在船尾的耶穌:「夫子!我們要喪命了,你不顧嗎?耶穌當然看顧他們,他讓風浪停止。耶穌說:你 Read More

加倍奉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太十三12) 最近在路上看到一些競選廣告的看板上,寫著一句:加倍奉還!遠通的eTag 因為系統的問題,也喊出誤扣的部分「加倍奉還」。連其它的商業活動,也常被引用此句。這本來是電視戲劇的一句對白,後來爆紅,成為口頭與商業上的流行用語。流行是有其原因,反應民眾的心理與社會現象。 近來收到一篇得勝者老師所寫的教學分享,從原本的陌生到熟悉,從旁觀到投入,他深深體會上帝通過這個關懷輔導付出,讓他的生命是加倍的喜樂與祝福!聖經說到以色列芥菜種子的比喻,雖然是百種子中最小的,但長大成樹,連天上的飛鳥都宿在它的枝上。這超乎想像的成長,比喻上帝國的 恩典與奇妙。耶穌也說到撒種的比喻:「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 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可四 3-8)好土代表人領受上帝的真理,領受了,並且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甚至百倍。 這裡所說的倍數祝福,其實是帶著屬靈的意涵,人的生命有起有落,有歡笑有眼淚,有困難的十字架,但也有復活盼望的力量。你無法掌握生命的所有,但卻能把握上帝給你的應許。神從沒說天空會常藍,但祂應許必與你同在。 幾年前有一位青年跑來找我,他的家境並不很好,其實求學的過程,常常需要打工來繳學費才能完成學業。他拿一些經費說:「牧師,很多人都幫助過我,教會也一直鼓勵我,這是我第一次打工賺的錢,我想拿出一些希望能幫助比我更需要的人。」我很感動,但委婉拒絕轉交,因為他本身其實非常需要。但他卻很肯定地說,一定要幫忙轉交,因為信仰告訴他,施比受更為有福,也唯有如此,他才能體會自己是富有的生命,才能擺脫貧窮的心態與惡習,他要成長,他不能自私,他是別人的祝福!我想到聖經說,做在卑微人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的身上,與他一同禱告,也願上帝記念他所做的。過了兩天,他打電話過來,帶著驚訝且歡欣的語氣說:牧師!找你的當天, 下午發生一件奇妙的事,他得到一筆意外的經費,是他早上奉獻的一倍。 哇!真的是「加倍奉還」,聽得出他驚奇訴說這個見證的雀躍。倒不是經費的多少,而是生命裡的成長與感動。心態的真誠與紮實,帶來上帝所賜無比的喜樂與信心。 Read More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加五1)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這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這 1990 年獲釋時所說的話。 曼德拉是南非民主鬥士,因為反對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將他關在大西洋小島的羅本島上二十七年之久。他希望「白人不要歧視黑人, 黑人亦不要歧視白人」,大家可以攜手解決問題。在他和平非暴力精神的鼓舞下,1981 年一萬多名法國人聯名要求釋放曼德拉;1982 年全球五十三個國家的兩千名市長為曼德拉的獲釋簽名請願;1983 年英國七十八名議員發表聯合聲明,五十多個城市市長在倫敦盛裝遊行,要求英國首相向南非施加壓力,恢復曼德拉自由。全世界如此強力支持,無人能及,曼德拉甚至被稱為 「全球總統 」。 1990 年 2 月 11 日,南非白人政府迫於無奈最終釋放了曼德拉。此時這位七十二歲的老人已經在獄中度過了漫長的二十七年。曼德拉因為是重要的囚犯,看管他的人就有三個白人,他們找盡理由虐待他。 然而就在曼德拉當選總統就任時,做了一件令全世界都震驚的事。他介紹各國的元首貴賓後,竟然說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 3 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的態度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 27 年的白人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他深深向他們致意,並解釋說年輕時個性急,脾氣暴躁,獄中的日子讓他學會控制情緒,並在時間與禱告中學習處理苦難的生活。獄中曾經苦待他,鞭打他的典獄長,在典禮上感激涕零,深深為過去的罪過悔恨不已。後來,他更因為曼德拉這種以德報怨的寬容和愛心,也決志信主,成為一位基督徒。 在黑人與白人動盪的時刻,曼德拉也破天荒的進行「真理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簡稱為 TRC) 為了使過去南非在種族隔離期間,所曾犯下的種種罪行,能沉冤得雪、伸張正義,許多人主張以二次大戰後紐倫堡審訊戰犯的方式,來審判南非白人政府的官員。但是曼德拉獨排眾議,決定以另一種方式──成立TRC。希望既能使沉冤得以大白,正義得以伸張,又同時能藉著認罪與饒恕,達到和解的目的。 TRC 是在 1995 年成立的,並由南非的聖公會屠圖主教(De Read More

傳福音報喜信的人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可十六15) 上個禮拜六主日學與青少年團契分別在早上與晚上去報佳音。沒有想到這些孩子的反應讓我感動莫名。原本以為他們可能是覺得好玩或很酷而期 待,卻沒想到,聖靈動工讓他們領受生命無比的喜樂。如同一位高中生所 說:「我第一次報佳音,非常有意義,好感動。傳福音可以這麼喜樂。」他還為了報佳音,準備一雙好鞋。其實外面溫度冷,大夥交通也有點麻煩,有的聲音還燒聲燒聲,而唱第五部的聲音真的還不少人,但火熱的心驅逐了寒意,積極的態度克服了麻煩,誠懇的歌聲掩蓋了凍抖的詞句。看到這些孩子及青少年讓我倍覺溫馨。 早上我們到安養院,晚上到到社區及年長者的家庭關懷。一位高齡九十四歲及九十一歲的老夫婦,他們住在中州附近。歷經台灣的變遷,政 經的起落,好幾任員林鎮長的敬老匾額似乎在訴說歷史故事。他身體仍然硬朗,還特別拿出手風琴演奏給大家聽。這些孩子看到年紀大好幾倍的長者, 忍不住讚嘆並獻上敬意。他說九十幾年來,這是第一次有人介紹耶穌給他們聽,第一次聽到報佳音,第一次在這麼多青少年面前演奏。他幽默告訴我, 醫生說:他腦筋不太靈光,要多唱歌。才不會癡呆。但唱給誰聽,誰願意聽呢?老太太還叫他要安靜。他們看到我們,我可以感受到兩位長者的欣喜。畢竟兒孫根本很少回來,還好身體健康。我們一起禱告,青少年與他們一起握手擁抱,我深深體會福音在人生命中的奇妙。 這讓我想到十五日演藝廳的聖誕活動,我們教會負責聖歌隊的部分,其實不只員林區,很多兄姐對我們的聖歌隊都印象深刻,他們聽到聖歌隊對上帝的讚美與真摯的聲音,總是感動。我感謝上帝通過聖靈動工使用我們。這次我們也有請大同教會一起來讚美上帝,他們唱的真的很棒也很感動,但背後其實每位同工付出了許多時間在練習。他們犧牲一些休息時間,利用禮拜六或禮拜天下午,甚至互相聚集練習。樂器的同工青少年,把上帝給他們智慧努力所學習的擺在神面前,服事祂。這一切都令人感動。我知道過程中有艱辛的一面,但卻帶來力量與充實的默契,會後的喜悅與感動從每個臉上可以看出那份甘甜。喔!投入擺上的人,領受最大的祝福! 聖經說:傳福音報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我領悟到傳福音得到最大的祝福是自己。既然施比受更有福,分享的快樂特別多,那傳福音的人願意被聖靈的帶領,聖靈就將無比的喜樂與力量充滿著他們。保羅傳福音帶著上帝聖靈的喜樂與力量。他用關懷與接納的態度去 Read More

歷史就是祂的故事

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可十二26) 禮拜四中午要到法院小組帶領查經時,我提早先到一家小餐館簡單用 餐。剛好沒有客人,老闆說現在是一人服務,員工晚點會到。他很熱心幫忙備餐,我隨口問候他的生意與工作。他很高興有人跟他談談話,特別我看起來像長輩又像同輩的弟兄。這位先生原來是個單親爸爸,帶著兩個小孩子, 一個小一,另一個還是幼稚園。三十多歲,卻好像歷經生命極大的起落與打擊。他語重心長地說:台灣很重視單親的媽媽與組織,而單親爸爸所受的壓力其實外人難以了解。一方面不願啟口求助,另一方面爸爸獨自一人帶小孩可能不比媽媽多。因為體會這種辛苦,所以他常常拿著餐館的免費餐卷給弱勢的單位,希望能幫助與他同樣困境的人。我建議他帶孩子到教會,在主日學或者週末品格營對孩子很有幫助。他還說很早就聽到員東路教會的活動對人幫助很大,很受社區肯定。我對他的作為與回應很感動也很欣慰。在時間有限下,我拿《蒲公英》與《耕心》週刊給他,歡迎他到教會來,看到他眼角的淚光,我知道他真的需要這份鼓勵與上帝的愛。 人人都需要主,在生命的起落,在人生的轉彎處,特別在黑暗的幽谷。12 月份我們為著聖誕節的活動在預備,其實所有的預備並不是在讓人們知道聖誕節慶到了,而是讓人知道為何會有聖誕節。也不是讓人認為這是教會的活動,而是讓所的人知道這個聖誕是為你我而來,且攸關每個人的永恆與盼望。 馬可福音一 1 就直接說:「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福音就是祂的故事,福音(Gospel)探究英文字源就是God 和Spell 兩個字, 後者就是故事,這是上帝的故事。而英語的History 是His Story,歷史就是 祂的故事(History is his-story)。一個人若有「上帝是歷史的主,上帝支配歷史」這種信仰,他就會在任何苦境中得以堅定不移。 因著祂,歷史分為主前(BC)和主後(AD),從基督為我們的降生到為我們的受難,救贖成就了恩典,主前六百多年,以賽亞書就指出基督的降生, 彌賽亞將來臨的信息。每個人都需要知道這段歷史,而且我們正參與這段歷史當中。希伯來書十三章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遠是一樣的。舊約聖經更多次指明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祂是世世代代 的神,是永恆的主。這些無非提醒我們歷史就是祂的故事。祂帶領摩西出埃及,祂讓約書亞進入迦南地,祂讓彼得充滿異象與力量,祂激勵保羅的 Read More

你是上帝所揀選的人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 約十五16) 記得在當神學生暑期教會實習的時候,有一位國中一年級男生,理著平頭,赤著腳跑來教會,手抱著一些地瓜說:「老師,我可以奉獻地瓜給教會嗎?」他說這些地瓜是自己家裡種的,因為家裡貧窮,沒有錢可以奉獻。他暑假幾乎每天到教會,傳教師都幫他備餐一起吃飯。他很喜歡來教會,卻不知自己能奉獻什麼給上帝?我很高興和感動,鄉下地方,一個孩子充滿感恩與赤子之心,我告訴他:「禮拜天大家可以在愛餐中分享地瓜,非常的棒! 上帝不但喜悅你所擺上的心,因為這是最美的奉獻,更揀選你成為基督的精兵!」 他確實是基督的精兵,因為在鄉下地方我沒有其他老師可以幫忙夏令 營,幸好有這位國中生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他還找了同學一起幫忙,連續一個月的夏令營讓這群青少年很不一樣,也帶給我很多成長與體會。 聖經裡面說到耶穌揀選十二個門徒。我們不知道耶穌為何揀選十二人, 但在猶太人的意識裡,那是很神聖的數字。從十二個兄弟到十二家族,然後成為十二支派,最後是神的國度。十二個人最後撼動全世界,你或許會覺得耶穌揀選的人真的是精挑細選,可能要擁有某些屬靈的氣息或者某些特質。但聖經卻不是那樣說,約翰福音提到耶穌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並且設立 十二個人。老實說,他們不但不屬靈,而且很世俗。其中有政治反抗者奮銳黨的西門,也有幫羅馬政府收稅的馬太(兩個人應該是死對頭),若說是教育程度,那更不用說了,因為他們是一般勞力工作者,跟職業高貴也無關, 因為有卑微的漁夫。若說是背景,也完全無關,有的來自南部,有的北部。個性呢?更沒有關係,因為他的門徒不乏撒嬌的,剛烈的,貪心的,軟弱的,甚至還有三次不認主的。這些人一起出入,一起學習,他們都跟著耶穌。 那這些人到底與你我有何不同?實際是:根本沒有不同!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一如你我,他們也是有極大的缺點與不足。重點是,上帝揀選了他 們,造就他們,呼召他們跟隨主。我相信,上帝既然能呼召他們,也必呼召你,祂能造就他們,也必能造就你!祂揀選了他們,也必能揀選你。這十二個人,不是因為他們是什麼人,而是因為他們不是什麼人,既非有名,也不是眾人知曉,更不是大人物。只因為他們聽見了呼召,他們「跟從主」!耶穌說:若有人跟從我,我必……,這是應許,更是將成就的事。因為出於神的話語,沒有一句不帶能力! 聖詩 452 首說到:上帝愛疼 Read More

上帝與你的記號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 創九13) 「你未必出類拔萃,但肯定與眾不同。」這是一句很棒的廣告台詞。每個人都是上帝獨特的作品,在某一個角度說,真的是獨一無二的。 禮拜天晚上,去榮總探望家維弟兄;之前因為車禍腳裝了鋼釘,肩膀也裝了一小片,上帝保守,讓他在危急中得到拯救同時也奇妙的快速康復;他寫了一篇見證,來感謝上帝的拯救。 現今腳復原了,手術拿出固定用的鋼釘。他拿著一個袋子給我看,裡面除了鋼條也有將近二十多個類似螺絲的釘子,清洗很乾淨。這些都是從他身上取出來的。醫生建議說那個可以丟掉,因為很多一般人都認為那是不好而且也是沒有用的東西。但家維說要留下來,那是一個記號,一個提醒的記 號,更是一個拯救的記號。他說這鋼釘不但提醒他生命的價值,也提醒他, 上帝是如何拯救他的生命。 聖經說:不可失去起初的愛。從信主的那時刻,從聖靈的動工開始, 生命是那麼的不一樣,曾幾何時,與神同在的甘甜與眼淚是多麼的激勵我們的生命。但隨著時間經過,懈怠的態度與世俗的繁瑣,讓我們失去耐心與起初的愛。但總有那個時刻,不斷提醒我們,上帝的愛是永不止息。從一個禱告,一句聖經的話語,一件物品甚至一個景象讓我們想起那起初的愛,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這些都是恩典的記號,提醒我們上帝與你生命中所立永恆的約。 我的書桌上擺著用瓶子所裝的土,放了八年了;那是很普通的沙土,對別人來說,它不過是一小撮的沙土。但對我來說,這沙土意義非凡,那是 我的父親在 2005 年 9 月被活埋在十點八公尺深,長達二十六小時現場的沙土;這裡有母親哭求禱告的眼淚,這裡有兄弟挖土救父親手破流的血,這裡是八十多歲二姑跪下禱告的土地,這裡更是上帝彰顯拯救的地方,所有的搶救過程,在上帝明顯的介入下,震撼了全台灣,媒體全天候的現場轉播,最後用奇蹟畫下句點。當榮總副院長面對所有的主治醫生群,當面跟父親說: 「勇伯!你能活,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你的肺不需要空氣也能活。」眾醫師們笑了一下,然後很嚴肅地說:「第二種可能是──你所信的上帝是真的!」沒有人笑,只有敬畏的感動。 好幾次,這些沙土讓我激盪淚流滿面,無法自己,想到當時的情景,實難以筆墨所能形容。我們何德何能?竟蒙上帝如此眷顧,卑微本為塵土,卻蒙祂所揀選。聖經說:「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弗三 19) 當生命受到打擊與挫折時,當快承受不 Read More

更豐盛的生命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十 10) 這個禮拜二早禱會後,一如往常,我們都會互相請安,有時會安排探訪。卻聽到阿盼姐前一天是在急診室過一夜,而剛從醫院回來不久,卻很慎重的要來參加早禱會。甲乙兄擔心她的身體,她卻說:「在家閒閒坐,不如來教會參加祈禱會較實在。」原來是藥物過敏的影響,所以睡得比較久,大家擔心她而到醫院去。我聽了嚇一跳,但更驚奇的是她竟然是坐腳踏車來的!你可以想像八十多歲坐在腳踏車後座的狀況,真不是普通的緊張。原本要載她的同工可能被通知不用載,卻沒想到她執意要來。我走到這位長者面前,大家一起為她禱告,真的,我對她的信心與態度深受感動。 其實她七十歲才認識主、洗禮。早期的環境,並沒有機會讓她讀書就學, 並不認識幾個字,卻連續五年多參加教會的查經班,專心聆聽聖經所說的 話,每天一定準時打開《好消息》電視台及《新眼光》電視台的早晨靈修禱告會。有時還到學校幫忙發福音單張,鼓勵厝邊朋友到教會,需要探訪她都義不容辭陪同參與。記得幾年前她為了一個孫子的品行及信仰非常煩惱,她提出代禱,希望大家幫忙禱告。阿嬤知道她所做的有限,但上帝是無限的, 上帝一定會憐憫幫助她。因著這個代禱,我們還特別藉著幾次機會鼓勵她的孫子參與一些活動或一些事情來協助。但來的機會很少。幾年來,阿盼姐沒有停止禱告,很奇妙的,孫子竟然在讀大學後告訴阿嬤,他洗禮了,而且還在教會認真且熱誠服事,功課也一直進步,被大家所肯定。前幾個月他為了女兒與女婿遠在北極的艱困環境下工作非常擔心,也為此禱告,感謝神,上帝也開了一條奇妙的道路。我想到聖經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說到:「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 提後一 5) 阿嬤與母親的禱告真的令人感動,那是出於內心的期待與迫切,出於愛與犧牲。上帝照她的信心成就美好的祝 福。信仰不是教條,信仰本身就是生活,她用生命見證上帝的真實,也讓我們看見專一心志的禱告是何等的有力量。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豐盛的生命來自於耶穌基督,祂是生命的主,是活水的泉源。如果你沒忘記,耶穌如何對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話,如果你還記得沒有雙手與雙腳的澳洲青年尼克的故事,如果你聽過林書豪的生命見證,如果你對一位鑿井工人埋在地裡 二十六小時奇蹟生還,現在到處在做見證的劉敬德有印象,如果你想起上帝對 Read More